新闻中心
一提起脑卒中(俗称中风)
相信大家都不陌生
对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而言
时间就是大脑
时间就是生命
时间每流逝一分钟
就有约190万脑细胞死亡
患者还面临着
极大的致残和死亡风险!
近日,市二院神经内科二病区团队与多学科团队紧密协作,完成了一例高难度急性脑梗死血管内取栓术。该手术采用了间歇式负压抽吸技术(裸奔踹马桶抽吸术),在保护血管内膜的同时,简洁、迅速地为患者取出大脑中动脉多个血栓。医护团队竭尽全力挽救缺血脑细胞,争分夺秒跑出生命“加速度”,为卒中患者顺利康复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患者急性脑梗死
行动不灵 意识模糊
患者冯先生(化名)今年56岁,有30年吸烟史(一天一包烟),入院2小时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肢体活动无力,无法正常站立、行走,伴失语、口角歪斜、反应迟钝、情感淡漠。急诊入院后,冯先生已处于浅昏迷状态,医院迅速开辟卒中抢救绿色通道,急诊科第一时间进行化验、头颅、胸部CT等相关检查,同时急请神经内科二病区副主任赵礼荣会诊。
赵礼荣副主任仔细评估病情:患者右上肢肌力0级,右下肢1+级,NIHSS评分18分。结合头颅CT等相关检查结果,明确诊断为急性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卒中(AIS-LVO)。告知家属患者病情的严重性及治疗的紧迫性并征得家属同意后,冯先生立即接受了静脉溶栓治疗,DNT时间20分钟。(脑卒中DNT时间,是指急性脑卒中患者进入医院到静脉溶栓开始给药时间,国内及国际指南均建议DNT时间60分钟内,且越早越好。)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并未改善。遂立即为患者进一步完善头颅核磁共振检查(MRI+DWI),结果显示其左侧额叶、颞叶海马区、岛叶、基底节区、放射冠区及半卵圆中心脑梗塞,左侧大脑中动脉自起始处约10mm之外未见显示。综合分析冯先生影像检查结果,神经内科二病区团队判断,患者存在较大的缺血半暗带,该区域内脑组织仍具有活力,如果及时进行血管内介入,行动脉血栓取出术,及时打通栓塞血管,则缺血区域内脑组织可存活下来,患者相应功能恢复将更为良好。
一切以病人为中心!
多学科协作 迅速取栓
为避免患者出现灾难性严重后果,提高其生活质量,科室主任王琪立刻与家属沟通后,决定急行介入治疗,尽早开通颅内闭塞血管。王琪主任立即联系导管室、影像科、麻醉科等科室协同抢救,15分钟内所有相关人员到场,术前准备完毕,在多学科团队密切配合下,王琪主任主刀为患者行“主动脉弓+全脑血管造影+经皮腔内动脉机械取栓术”。术中全脑血管造影显示,患者大脑中动脉M1段远端闭塞,前交通未见开放。大脑中动脉是颅内前循环最粗大血管,一旦堵塞,将导致相应区域脑细胞短时间内缺血坏死,患者恐将面临无法逆转的瘫痪甚至是生命危险!
这是一场争分夺秒的狙击战,对术者来说,既要尽快开通血管、保护血管内膜,同时还要防止残余小栓子向远端小血管逃逸,采用何种手术策略至关重要。
为保证简洁、快速开通血管,王琪主任决定采用间歇式负压抽吸术进行取栓。他缓慢推送抽吸导管贴近血栓近端,连接注射器踹马桶负压抽吸,边抽吸边回撤,导管俘获2×5mm左右血栓组织。造影提示血管仍闭塞,再次负压抽吸出暗红色血栓2×2mm、3×2mm两块。复查造影显示大脑中动脉闭塞处血运恢复,血流维持良好,手术顺利结束。
术后,冯先生接受了抗血小板聚集、抗氧化、保护脑细胞、改善循环及对症支持治疗,术后第二天患者右侧肢体活动无力症状明显改善,右上肢肌力为3+级,语言转清、口角歪斜好转。术后第八天冯先生神经功能恢复良好,顺利出院。
巧用“踹马桶技术” 让大负荷血栓无所遁形
王琪主任介绍称,间歇式负压抽吸术(踹马桶技术)是在持续负压抽吸术基础上,做了操作上的细节改良。持续的负压抽吸适用于新鲜松软的血栓再通,而对于大负荷血栓、嵌顿较紧的血栓及质地硬的血栓,采用“踹马桶技术”往往具有较好的效果。
“踹马桶技术”是在导管与血栓凝块接触面上,突然施加最大抽吸力(即“猛拉”或“冲击”负荷),相较于普通抽吸,这种“猛拉”负荷可引起血栓更大的变形并使血栓较好嵌入导管内,从而更好地提高捕获血栓的效率和成功率。
“‘大道至简’是取栓的理想状态,机械取栓技术也在不断地优化、革新。”王琪主任介绍称。
间歇式负压抽吸术能够简洁、快速开放血管,较大限度避免了器械对血管壁的损伤,能够尽量避免血栓逃逸事件,血管再通几率高,不仅能够降低颅内出血等并发症风险,还能节省手术费用。该术式的采用,对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大面积梗死的血管内治疗意义重大。
“取栓手术是具有时间依赖性的,实施越早,手术效果和患者预后越好。所以卒中团队的迅速启动和多学科团队的通力配合尤其重要。”王琪主任表示。
基于我院卒中团队对于病情的准确研判、机械取栓技术的改良进步和术后管理的丰富经验,此次脑卒中救治团队快(再通快)、准(判断准)、稳(恢复好)抢救急性脑梗死患者,最终避免了患者瘫痪甚至危及生命的情况发生,顺利帮助患者重获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