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赵学寨专访:
不断创新技术,让骨病患者重新“站起来”
——记市二院十佳医生、骨一科副主任赵学寨
骨骼是人的“枝干”,一旦骨骼受损伤,可能会行动不便甚至落下残疾等终身疾病。多年来,市第二人民医院骨一科副主任赵学寨凭借先进的医疗技术、丰富的临床经验,让越来越多的鹰城骨病患者走向了康复。他不但在患者那里赢得了良好的口碑,还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
娴熟关节置换技术获患者点赞
4月2日上午,记者前去市二院骨一科采访时,刚刚查完房的副主任赵学寨正在医生办公室为病人看片,认真专注的神情让人肃然起敬。“您放心,我们一直讲究规范治疗,关节置换技术紧跟医疗前沿,手术操作成熟。”他的话让身边的患者家属放心地笑了。
对于87岁的王老太来说,她以为自己可能要在病床上度过余生了。一个月前,王老太在家不慎摔倒,造成股骨转子间骨折,在该科经科室主任李海军和副主任赵学寨实施髋关节置换手术后,2天即可下床活动。现在,老人和家人一提起二院骨一科的专家就称赞不已。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对赵学寨的技术点赞的患者越来越多,最大的竟是一位101岁的老人。当年,这位老人因髋关节骨折无法活动,家人找到了李海军和赵学寨要求手术,这着实让他们感到了很大的压力。因为101岁的老人手术时可能会出现身体多脏器功能衰竭或者麻醉后不醒等严重后果,为他手术,赵学寨和科室的专家团队是慎之又慎。经过多方评议、分析,他们为老人制定了科学的手术治疗方案,最终手术成功。
据了解,该科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治疗效果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已经得到充分的肯定并已经发展成为一种可靠的治疗手段。人工关节置换术的主要目的是缓解关节疼痛、矫正畸形、恢复和改善关节的运动功能。目前人工髋关节和膝关节置换被认为是人工关节置换中效果非常肯定的治疗方法。而在之前,不少骨折病人特别是老年患者会因长期卧床引起很多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关节置换让他们有了回归正常生活的机会。
多个第一引领鹰城骨科发展
“小儿肱骨骨折弹性髓内钉内固定术”是市二院骨一科于5年前在我市率先开展的一项技术,受益者是一位8岁的肱骨骨折患儿,当时的手术主刀医生就是赵学寨。
考虑到患儿年龄小,手术创伤对他今后的生长有着重要意义。赵学寨和骨一科的专家团队经过全方位分析,最终决定创新手术方式,采用微创疗法、闭合复位、不切皮肤肌肉,只在患处切一厘米多的小口,在X光透视下手术,成功为患儿进行了骨折治疗。赵学寨说,该手术具有切口小、恢复快、出血少、创伤小等优点,对于之前需要切开10到15厘米长刀口的传统大手术来说,不仅极大地减轻了孩子的痛苦,而且术后康复也特别快,所以从那时起我们便逐步将该技术应用到了股骨、胫骨、尺骨、桡骨等全身四肢骨干骨折的治疗。
据了解,2008年,该科开展的“Salter骨盆截骨术”治疗小儿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也是该科在我市首创的手术。当年,该科收治了一位4岁患儿,该患儿因走路跛行、髋关节疼痛入院。赵学寨和同仁们为其实施的“Salter骨盆截骨术”让患儿重新恢复了正常。据了解,该病以3-8岁儿童多见,是小儿骨科的常见病。手术时从髋骨中端切口,截断骨盆,翻转包上股骨头,术后患者很快恢复正常,。
赵学寨说,Salter骨盆截骨术是通过截骨后的骨盆远端的旋转从而改变髋臼的方向,即在髋臼的结构和容积保持不变的前提下,增加股骨头前外缘的包容,使异常的髋臼方向变为正常的生理方向,相对增加了髋臼深度。
先进技术为复杂骨折患者带来福音
交通事故、高空坠落等都可以造成患者全身多处严重骨折,在成功救治这些病人时不仅需要过硬的技术,还要争分夺秒地为他们争取时间。
不久前,一次车祸让40岁的李先生骨盆开放性骨折,体内的血一直向外涌。急诊接诊后他被紧急送到了手术台上,赵学寨和医务人员一边为他输血补液,一边手术固定骨盆骨折部位。血止住了,患者的生命得到了成功挽救。而在临床上,开放性骨盆骨折的死亡率非常高,治疗不及时患者会随时失去生命。
刚刚出院的赵女士经历的也是一场非常严重的交通事故,庞大的货车从她腿部压过,导致右腿从会阴处到小腿肌肉严重挫伤、皮肤坏死、大腿骨折,左腿骨折。能够从鬼门关走出来出院回家,着实让她和家人充满了庆幸与感激。从紧急得当的抢救处理到一次次的植皮、骨折复位固定等,多少个日日夜夜,赵学寨付出的是心血和技术能力的挑战。
像赵女士这样病情复杂的多发骨折病人在骨科并不少见,赵学寨说,能够成功救治他们,不仅历练了我们的技术,同时也挽救了一个个的家庭,我觉得付出再多都值。
据科主任李海军和护士长孟彩云介绍,赵学寨是个硕士研究生,虽不善言谈,但他最喜欢做的事就是研究学术。“刚来医院时,赵主任吃住都在病区,直到现在,科只要有重病人他就不回家,不管病人有什么事,他都随叫随到。一有时间他就钻研业务,紧跟骨科前沿技术。”他们说,作为科室的技术骨干,赵学寨工作非常积极,平时如果县区医院有重病人转诊,他都会主动去接,一路随时观察患者病情,做到第一时间救治。
辛勤的付出,赵学寨收获的是河南省中西医结合骨伤专业委员、河南省足踝外科委员、平顶山市微创外科学会委员、平顶山市骨科学会委员等多个专业领域的学术地位。2015年1月,在市二院开展的“十佳医生”评选活动中,他全票通过,当选成为同仁和患者一致认可的好医生。
李国栋专访:
--记市二院“十佳医生”、泌尿外科医生李国栋
做医生,是一份职业,更是一种修行。医者,要有精湛的医术,更要具备高尚的品德和大爱仁心。市第二人民医院泌尿外科医生李国栋不仅是泌尿外科常见病及疑难杂症治疗的行家,更是品德高尚、心系患者、被病人口碑相传的好医生。作为平顶山市医学会泌尿外科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兼秘书,他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立足本岗,服务患者,赢得了患者的广泛赞誉。
利用高超的腹腔镜技术“与死神赛跑”
说起李国栋,泌尿患者群体里很多人赞不绝口。这些由衷的称赞,李国栋是凭着精良的医术换来的。自1994年从河南科技大学毕业以来,从事泌尿外科专业21年的李国栋对泌尿外科疾病的治疗具有相当丰富的经验,并有自己的一套“独门秘技”――自2005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进修学习回来后,在我市率先开展了IUPU法建立后腹膜腔进行泌尿外科腹腔镜手术,并获得了平顶山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今年春节前,40岁的货车司机杨先生在体检中查出右肾上腺肿瘤,这让正值当年的他意外之余心存恐惧,在多家医院问诊后,杨先生对于治疗方案都不满意。经过朋友介绍,杨先生专程来到市二院找到泌尿外科医生李国栋。经过对患者病情的仔细分析,并征得患者及其家属同意后,李国栋为他实施了后腹腔镜右肾上腺肿瘤切除术。目前,杨先生身体恢复良好,并且没有因为手术长期卧床,在定期的复查下,杨先生已经回到岗位继续工作。
至于为何选择微创手术而放弃传统手术,李国栋解释说,微创手术不仅创伤小,痛苦少,对患者打击小,且术后恢复快,不影响患者的劳动能力。患者也易于接受,术后生活质量较传统开放手术大为改善。
据了解,早在7年前,李国栋就已经将腹腔镜技术应用在泌尿外科肿瘤等疾病的治疗上,为此获利的患者不计其数,其中就有70多岁的赵婆婆。现如今,赵婆婆晚年生活幸福,谁也不会想到7年前她的右肾肿瘤长到将近20公分,巨大的肿瘤包裹住了肾静脉血管。血管难以找到就无法进行手术,就算贸冒然手术,原本就十分细小的肾静脉血管也极有可能在手术刀下破裂,一旦造成出血那后果就不堪设想。在患者家属殷切的希望下,李国栋配合科主任周文定另辟蹊径,从患者的左肾静脉对应位置入手,找到肾静脉血管,实施了右肾肿瘤切除术。手术十分成功,赵婆婆虽然高龄,但是手术过程顺利并没有让她经历过多的手术痛苦,术后愈后良好。
个性化治疗方案 让患者享受优质医疗服务
谈起市二院泌尿外科,皮质癌患者廖女士感慨不已。今年40岁的廖女士在诞下第二个宝宝后突发的胸闷、心衰症状吓坏了家里人,经过一系列的检查,她被诊断为肾皮质癌晚期。这一消息让她感到生活失去了希望,望着刚刚出生的宝宝,廖女士心里一点都开心不起来。在医院的安排下,内心充满恐惧和绝望的廖女士住进了泌尿外科病房,李国栋成为了她的主治医师。
面对一张张检查报告单,李国栋耐心地为她讲道:“您别着急,只要您积极配合治疗,希望总会有的。孩子那么小,特别需要你。”考虑到患者刚生育完,身体还很虚弱,科主任周文定及李国栋为她制定了特别的术前准备:恢复身体,降血压,心理安抚……经过周密的准备,科主任周文定及李国栋为病人实施了皮质癌肿瘤切除手术。手术很成功,廖女士目前身体已基本恢复,新生的宝宝又重新得到了妈妈的呵护
李国栋说,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人性化治疗正在越来越多地得到应用。医生针对不同的病人以及疾病的不同阶段,为患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这不仅对于治疗疾病有重大意义,而且能够简化医疗步骤,让病人花最少的钱,获得最大的治疗效果。病人的经济负担小了,同时也为国家节约了医疗支出。
说到个体化医疗服务,新城区的徐大爷内心充满了对李国栋的感激。3年前,因冠心病发作,徐大爷在外院实施了心脏冠脉支架植入,近日,来到市二院检查的他被诊断出冠脉支架再狭窄。在入院进行血管扩张治疗时,徐大爷发现自己有血尿,经过CT检查,被确诊为右肾盂癌。看着诊断书,徐大爷的心情跌落到了谷底,考虑到自己年纪大了,治愈的希望又很小,徐大爷想到了放弃。李国栋了解到病人情况后,耐心地劝解老人,并详细为他解释手术操作流程,最终,徐大爷逐渐接受治疗,并配合李国栋进行了手术。
为了能让患者术后生活不受太大影响,李国栋在制定手术方案时决定采用腹腔镜技术为他实行右肾盂癌根治术,切除范围包括肾脏、输尿管全段和部分膀胱壁。术后,徐大爷身体恢复得很快。现在,徐大爷的生活能够自理,经常在人前夸奖李国栋:“李医生工作起来特别认真,我的病多亏了他,要不然早就倒下了。”
用精益求精的态度诠释医者价值
“李国栋工作态度严谨,手术完成得很出色。几乎每天都要上手术,但他从来没有嫌苦嫌累。病人从90多岁高龄的老人到10几岁的孩子,没有不对他竖起大拇指的。对待技术精益求精,对病人关爱有加,这是李大夫的特点。”泌尿外科主任周文定及护士长刘丽告诉记者。
“泌尿外科对专业医生的要求不仅仅是体力,更多的是脑力。”李国栋告诉记者,泌尿外科的手术一般需要极其复杂的术前准备和长时间的手术操作,这就要求一个好的泌尿外科大夫不仅要有过硬的操作技术,还需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在关键时刻能做出最正确的决策和判断。
在值班室的办公桌上,摆放着一叠叠的中外文献。值夜班不忙的时候,李国栋都会抽空学习理论知识究。在国家级、核心期刊上他发表论文近10余篇,由他主持完成的科研项目荣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两项二等奖三项、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
“医者,非仁爱之士,不可托也;非聪明理达,不可任也;非廉洁纯良不可信也。”以“仁爱、仁心、仁术”得到患者认可的李国栋,正以饱满的工作状态一往无前,为了患者的健康而默默无闻地工作着。
徐安波专访:
生命深处的职业追求
——记市二院十佳医生、放射科主任徐安波
初次接触市第二人民医院放射科主任徐安波,他沙哑的声音让我感到非常意外。当得知他曾经历过一场严重的生命“浩劫”并领略到他工作的点点滴滴时,一种敬意油然而生。他对技术的不懈追求和对工作的认真负责以及对病人的用心服务,使我们真正感悟到了他生命深处的价值追求追求和幸福意义。
技术追求:精益求精施惠于患
放射科医生的职责就是对X光照片进行分析并做出结论,为临床医生的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放射科医生的技术水平高低与临床医生的诊断及患者的治疗有着非常直接的关系。为此,身为放射科主任的徐安波身先士卒,带领科室人员认真学习影像诊断技术,积极打造学习型科室,多年来,他坚持每天读片制度和每月一次的全科业务学习制度,对疑难照片进行集体讨论,集中学习,确保诊断结果的准确性,促进了科室人员的技术水平整体提高。
记者发现,在徐安波的办公室,摆放着很多临床医学及影像专业书籍。他说,医学是一门经验科学,每天都在不断更新,而作为影像专业医生,很多诊断都要结合临床症状等去分析考虑,因此我们不仅需要掌握影像学本身的专业知识,还需要学习大量的临床医学知识,只有用心学习才能紧跟医疗前沿,才能最大限度地确保病人的利益。也正是他对专业技术锲而不舍的追求,使大量的疑难患者得到了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
几年前,市民王女士患了乳腺病,先后在多家医院就诊都没有得到确诊,最后她回到我市找到了徐安波。徐安波为她做了乳腺钼靶检查,经过细致的分析后,明确诊断她是早期乳腺癌,并建议她尽快进行治疗。王女士及其丈夫对这个结果仍然半信半疑,最后他们决定到北京进行进一步检查。在北京一家医院经过活检,医生得出结论:早期乳腺癌,与徐安波的诊断结果一致。正确的诊断让王女士得到了及时的手术治疗,目前,王女士一切正常。“省内省外去了不少医院,没想到高水平的专家就在自己身边。”如今,王女士一提起徐安波依然感激不已。
近年来,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专业医生早期的正确诊断则大大提高了癌症的治愈率。几年前,叶县的杨先生突然左上腹部疼痛不适,但在当地医院始终没有查明具体原因。随后他们到市二院放射科做了数字胃肠机检查,徐安波对其影像结果认真查看后诊断他患的是早期胃癌,规范化治疗为杨先生的康复送来了“及时雨”,目前杨先生已恢复健康。
医德追求:用心服务争做医者楷模
众所周知,放射科工作是有害工种。自从1984年放射专业毕业至今的数十年间,徐安波亲历了市二院从最初的200毫安国产X光机直视透视,到现在的数字化大型放射设备,他从未离开诊断工作一线。
然而不幸的是, 2009年10月,徐安波被发现患有喉癌。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他没有倒下,手术后只休息2个月就又回到了工作岗位。由于手术对声带的创伤很大,刚上班时,徐安波只能用气息和口形来与同事及患者沟通,尽管有许多不便,但他的工作热情却丝毫没减。他象术前一样坚持和同事一起讨论疑难病例、参与临床各科室会诊、手把手带教新人、深入基层讲课、组织全市放射专业学术会等,同事们劝他休息,他却说,“我的病已经好了,别总是把我当病人!”
徐安波主任总是放射科下班最迟的人,因为他要了解当天的工作情况,有无遗留问题,并帮助值班人员做好交接班工作,遇到路途遥远、行走不便的病人,他总能尽心尽力去帮助他们,对病人提出的问题,他总能耐心细致地解疑释惑,直到病人满意为止。
科研追求:经验分享为新人铺路架桥
2011年,由徐安波主编、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当代医学理论与实践》影像分册问世。这本著作涉及放射影像学、超声成像、核医学、介入放射学等多个学科。他说,出版这本书的目的是为了便于广大临床医师在较短时间内系统、全面地了解掌握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及治疗。该书既适合于影像技师、进修医生、医学院校学生学习,也可供影像专业研究生参考。
在不断掌握新技术、引进新项目的同时,他还主持完成了多项科研成果,撰写多篇国家级论文,为处理各种复杂的疑难病例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在全省较早开展的排粪造影技术和食道被腹膜支架置入术,分别荣获了市科技进步一、二等奖。他在乳腺、胃肠道疾病及肺部疾病方面具备了较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水平,其中他和消化内科专家共同研究的《幽门螺杆菌检测用于判断肝源性胃病发病危险性》于2013年获得市科技进步二等奖,该成果填补了我市在肝源性胃病诊治的空白,达到了省内先进水平,并为我市及至全省影像学工作者提供了肝源性胃病诊治的新手段和新依据,因其费用低、治疗效果显著,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
他在收集150名乳腺癌患者基础上,应用数字钼靶X射线对患者诊治后,总结撰写的《数字钼靶X线摄影对早期乳腺癌诊断的应用研究》,所应用的数字钼靶X射线被认为是乳腺疾病影像学诊断的金标准。当然,徐安波科研成果的成功分享也为新人的成长起到了很好的铺路架桥作用。
徐安波现为中华医学会会员、河南省放射医学与防护专科分会委员、市医学会放射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市医学会骨质疏松暨骨矿盐疾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市医学会影像技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常务编委、平顶山市拔尖人才,曾先后荣获“市青年科技专家”、市“百名一线技术英杰”、市二院“十佳医生”等荣誉。
徐安波经常以自身经验告诉大家,只有工作才有快乐,只有给别人带来幸福,自己才能真正获得幸福。
曹坤利专访:
利用介入治疗造福更多患者
——记市二院十佳医生、导管室及介入科主任曹坤利
5月6日上午9时许,记者终于见到了采访对象——市二院导管室及介入科主任曹坤利。之前约了几次,他不是在手术台上,就是在事先约定的时间突然临时有了急诊手术。采访的过程也不太“顺利”,期间不时有工作人员和患者过来打断采访。“患者对你信任,把健康和生命交给了你,就是再忙再累也值得。”对于忙碌和付出,曹坤利这样解释道。几十年来,他淡泊名利,克己为患,用高超的导管介入治疗技术挽救了无数名患者的生命。
致力开展介入技术敢为人先
介入诊疗,这个词汇虽不陌生,可很多人缺乏最直接的了解。据曹坤利介绍,介入放射学是一门新兴的临床学科,是在医学影像设备导向下,采用微创手段,达到诊断或治疗疾病的目的,具有创伤小、痛苦少、恢复快等优点,可以治疗内、外科难以治疗的多种疾病。
1988年,市二院在全国第四家、河南省首家开展了心脏介入治疗技术。该技术需要放射科医生的配合并在X光机下实施。自1984年毕业后,一直从事放射诊疗工作的曹坤利耳濡目染了该技术给心脏病患者带来的立竿见影的治疗效果。他暗下决心,一定致力于介入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挽救病人的生命,让更多的病人从痛苦中走出来。1994年至1995年他主动申请前往第一军医大学南方医院专业学习介入治疗,学习过程中他更加深刻地认识和爱上了这门专业。回来后,曹坤利开始潜心钻研更多领域的介入治疗技术,从肝癌、肺癌、脑部肿瘤动脉内药物灌注开始,他相继开展了脑梗塞介入治疗、脑出血介入治疗、癌肿栓塞治疗、气管支架植入、股骨头坏死的早期介入治疗、消化道大出血、妇科产后大出血、主动脉破裂等100多项介入治疗技术,为众多患者解除了痛苦。2014年初,市二院投入巨资引进了我市首台美国GE4100大平板3D导航血管机,为周围血管疾病手术的开展创造了更好的条件,也让曹坤利在探索神经疾病、周围血管疾病诊治专业化的道路上更有信心和干劲,使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惠及更多的患者。
十年磨一剑。谈起介入治疗,曹坤利自豪之情溢于言表,这个从无到有的科室,已经完成化茧成蝶的华丽脱变,不仅拥有合理的医疗团队、一流的先进设备,介入诊疗范围也进一步扩大。多年来,他主持和参与开展各种介入技术100余项,发表医学论文20多篇,荣获科技进步奖10余项,其中“急性脑梗塞急诊动脉溶栓术”、“颈动脉支架置入术”、 “颅内动脉支架置入术”、 “主动脉夹层支架置入术”、 “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 等5项市级科研一等奖,多项技术填补了省内空白,受到了国内外专家的好评,并组织成立了“中华医学会平顶山市放射介入专业委员会”,经常参加国家级、省级学术活动,组织省级继续教育学习班。为平顶山市及市二院的导管介入诊疗工作始终保持全省乃至全国领先水平做出了积极努力。
射线下救死扶伤无怨无悔
作为介入科的医生,除了和内科、外科医生一样的忙碌外,还有最重要的一点是要经年累月地承受着辐射伤害。病人接触射线是短暂的,而曹坤利他们要接受的是长期的射线侵蚀。他们手术时要穿着十几公斤的铅衣,往往一台手术下来,身上就会被汗浸透。由于长期接触射线,曹坤利的白细胞经常处于正常水平以下。免疫力低下的他经常会发烧感冒,但他从没因此而耽搁手术。
“射线对身体不好,人人都知道。”曹坤利说,经常被辐射的部位很容易发生病变,最常见的就是血象异常。白细胞减少导致免疫力下降,一天手术下来,全身就跟散了架一样。“但为了患者,我无怨无悔”。
利用介入治疗造福更多患者
“我们不但要引进最尖端的设备,还要引入最前沿的技术和理念,让更多学科利用介入治疗造福患者。”曹坤利说。目前,市二院心内科、神经内科、外科、急诊科、肿瘤科、妇产科、中西医科、呼吸科、消化科、骨科、普外科等多个科室纷纷联合介入科开展新技术、新项目,挽救了无数患者的生命,减轻了他们的痛苦。
近日,市民王军(化名)在修三轮车时,车子突然滑动,一下子从他的身上轧了过去,患者发生失血性休克,陷入昏迷,生命垂危。被送到市二院后,诊断为多发骨盆粉碎性骨折。由于患者出血严重,实施外科手术抢救十分困难,曹坤利立即对患者进行急诊导管介入治疗,栓塞创伤血管,控制出血。经过紧急治疗,患者终于被抢救了过来。
一个月前, 75岁的患者张某腿部突然发生静息疼痛,整天只能坐着,无法入睡,十分痛苦,在其它地方治疗一直没有效果。后来他来到了市二院介入科,经过诊断,被确诊为下肢动脉急性闭塞。曹坤利当即为患者进行造影介入治疗,该手术是将外科手术取栓和介入腔内治疗相结合,将闭塞的血管全部打通,恢复正常血流。术后,患者恢复良好,术前不能入睡的烦恼得以解除。患者对此十分高兴,连连道谢…… 像这样挽救患者生命的例子不胜枚举。
为了患者能得到更好的治疗,曹坤利带领科室的医护人员不断扩大介入诊疗的范围。去年,他们又应用泡沫硬化剂联合导管介入微创旋切术开展了下肢静脉曲张治疗新技术,使无法医治的“老烂腿”患者得到了治愈,重新找到了生活的希望。截止目前,已有数千余例患者从中受益。
在利用介入治疗造福更多患者的同时,曹坤利在专业和荣誉方面也收获了诸多的成果:中国抗癌协会河南省肿瘤介入治疗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河南省肿瘤微创治疗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河南省肿瘤介入治疗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华医学会河南省介入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平顶山市放射介入治疗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平顶山市放射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平顶山市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及“河南省百项职工优秀技术成果”奖获得者,河南省健康卫士、“河南省十大职工技术创新人才”、“平顶山市一线技术英杰” “平顶山市十大职工技术创新人才”、 “平顶山市优秀青年科技专家”、“平顶山市卫生科技先进工作者”、“平顶山市青年科技奖”……面对医疗界同行的肯定和患者的赞誉,曹坤利十分淡然,他说:“荣誉是次要的,只代表着过去,只要能为更多的患者解除病痛,挽救更多患者的生命,我愿意把自己的一切献给医疗卫生事业。”
王琪专访:
从预防到治病,他始终让患者受益最大化
——记市二院十佳医生、神经内二科副主任王琪
4月17日下午,市二院神经内二科副主任王琪和往常一样进出于各个病房。走入医生这个行业20年来,他的工作热情一点没减,关注病人早已成了他工作和生活中最重要的事。
上医治未病:为减少发病率,他把脑血管病的预防看的比什么都重要
上医治未病,说的是,最高明的医生是帮助人们预防疾病。王琪就是这样的医生。
虽然身为一名神经内科专家,王琪始终把自己当成一位疾病预防一线的“传教士”,在繁忙的工作中总要设法走下去为基层的医生及百姓传授神经内科疾病的预防知识。“脑血管疾病的一级预防比什么都重要,生活中要注意合理饮食、锻炼,另外好的心态也必不可少。”一周前,王琪在给一家基层医院医生讲课时依然重复着预防的重要性。他认为,在脑血管疾病防治工作中,预防是关键,这与他一直崇尚的一句话有很大关系,就是黄帝内经中说的“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下医治已病”。
对脑血管病的防治,除了不可干预的年龄、性别、遗传等危险因素外,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酗酒、吸烟、颈动脉狭窄、肥胖、心房纤颤、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等因素都是可以干预的。王琪说,对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进行早期干预,可以有效降低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脑血管疾病的一级预防是指有卒中倾向、尚无卒中发生,即通过早期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控制各种可控危险因素,达到使脑血管病不发生或推迟发生的目的。另外也可以开展综合性预防措施(如健康教育以及控制危险因素),根据危险因素的数量、危险因素是否已造成相应的并发症、危险因素的严重程度,进行分级干预。
“高血压的防治措施包括限制食盐摄入量、减少膳食中脂肪含量、适当体育运动、长期坚持服用降压药。平时应减少饮酒量甚至戒酒。另外,对于有心肌梗塞心房纤颤、风湿性心脏瓣膜病、、颈动脉狭窄、肥胖等脑血管病危险因素者,应采取相应措施,提前进行干预和处理。”临床工作中,这些都是王琪经常和患者沟通的内容,他的医者目的就是要做一名“上医”。
出院“毕业证”:让每位病人时刻不忘二级预防
4月17日,经过半月的规范治疗,脑血管疾病患者赵先生出院了。出院前,王琪给他发了一个“毕业证”,不同于其它毕业证,这个“毕业证”全是脑血管疾病的二级预防注意事项及一份长期指导计划。脑血管疾病的二级预防是指针对已发生过一次或多次脑卒中患者,应针对病因并加以干预治疗,从而达到减少复发的目的。
“这样的‘毕业证’他已经经坚持为患者发放20年了。”市二院神经内二科主任孙新艳说,有了这份“毕业证”,病人出院后不仅知道如何规律服药,服用什么药、服药的次数、剂量、时间以及需要注意的事项、定期复查检测的项目等,再次复诊时,接诊医生对他们之前患的什么病、用过什么药一目了然,既方便病人也方便医生。
李先生是王琪提出的二级预防的成功病例之一。3年前,46岁体重超过100公斤的李先生突发脑梗死,一下成了上下肢瘫痪的病人,李先生的心理无法承受,变得异常恐惧。经进一步检查王琪发现,李先生不仅血压高,还有抽烟习惯、患有糖尿病、平时过度劳累,这些因素让整个治疗变得更加复杂。王琪精心为他制订了治疗方案,住院治疗一个月后病情稳定,随后出院。出院时,王琪又为他制订了多种院外康复治疗及二级预防的措施,并连续坚持了3年,如今,李先生的体重已恢复到正常范围,生活也完全和正常人一样,经常参与各种运动,特别是打乒乓球,他已经成了一名“高手”。记者了解到,临床上,通过王琪康复治疗及二级预防成功的病人很多。
“吸烟者应戒烟,长期大量吸烟是脑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糖尿病患者通过控制饮食、服用降糖药或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尽量不要应用不明成分的‘保健食品’降血糖,防止血糖降得不理想。”,现在,学到不少健康知识的李先生也成了一名健康教育宣传员,经常向周围的人宣传健康知识。
尊重生命、乐于奉献:延伸服务让更多患者受益
“尊重生命,乐于奉献”是市二院神经内二科的科训,正是这一科训让王琪和他的同仁们无愿无悔地在医者的岗位上奉献着。
1994年从河南医科大学毕业后,王琪成了市二院神经内科医生,并致力于神经内科疾病的学习研究及诊治。2003至2004年,他前去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学习神经内科疑难病的诊治,2009年到2010年又去卫生部北京医院学习脑血管介入专业。临床工作20年中,先后被聘为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神经内二科副主任;多次获得年终优秀工作者称号,2014年被医院评为十佳医生。
作为专家级的医生,去外院或本院相关科室为病人会诊也是常有的事儿。叶县、鲁山、宝丰等地的医院,都是他常去会诊的地方。参于会诊的次数多了,慕名找他的病人也越来越多,这让王琪更加忙碌,但“尊重生命,乐于奉献”的科训让他始终停不下脚步,他的服务也从科室延伸到了外院和基层医院,从中受益的病人遍布鹰城各地。
“神经内科的病种很多,医生只有多学习、多研究、多接触病例才能真正帮患者解决问题。他的成绩,不付出、不吃苦是换不来的,”孙新艳科主任说,王琪大夫工作20年来,从没休过公休假,没有节假日,放假期间,每天必到科室查房,查看患者的病情,处理病情发展过程中各种问题。外出进修学习期间,总是抓着各种学习机会,积极参加本专业前沿的学术会及病例讨论会,晚上学习理论,白天跟着专家上手术台,正是丰富的理论加上脚踏实地的实践,让他的诊治水平上个新台阶,成了患者真正信得过的神经内科专家。
多年的临床经验,让王琪在诊治脑梗塞、脑出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血管畸形、帕金森、颅内感染、癫痫、缺氧性脑病、神经脱髓鞘等疾病方面都有一定的专长。在脑血管介入领域,如颈动脉狭窄支架治疗、动脉瘤介入治疗、动静脉畸形的栓塞治疗等领域有一定的研究。他曾在国家级医学杂志发表论文20余篇,如《青中年脑卒中危险因素临床分析》、《短暂性脑缺血发作60例临床分析》、《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脑病临床研究》、《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临床分析》、《慢性格林巴利综合征临床分析》、《溶血磷脂酸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等,在科研方面还曾多次获得市科技成果奖。
王志强专访:
唱响心中爱之歌
——记市二院“十佳医生”、神经内一科副主任王志强
人世间有许多形式的爱,而爱真正的意义在于付出和奉献。平顶山市第二人民医院“十佳医生”、神经内一科副主任王志强,二十多年默默无闻倾心医学事业,把治病救人作为人生最大的幸福与快乐,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医者大爱的深邃内涵,用点点滴滴的付出唱响了自己心中的那首爱之歌。
“干活在第一线,争名夺利看不见”
采访中,记者发现,王志强的个人资料少之又少。据同事介绍,科室和医院评先时他总是做聚光灯下的“隐形人”,这次“十佳医生”评选,是层层推荐全院评比被当选的。
据了解,王志强1994年从当时的开封医科大学毕业后就进入市二院工作,21年来,他兢兢业业,不断学习进取,曾在北大医附院等处进修。作为科室副主任和业务骨干,他不仅承担着带教实习医生、指导新进医生查房和业务培训等工作,还协助科主任孙丽萍在全市率先开展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和颈动脉斑块的人群筛查、建立了神经内科急诊绿色通道,取得了骄人的业绩。
“志强是一个淡泊名利的人,把医生的大爱放在默默地为病人付出中。对于出现语言和肢体障碍的脑梗患者,志强总是付出更多的耐心和精力。不仅如此,志强在科室还做着很多管理工作,大查房、审病历、签病历、组织学习……在他心中,病人的口碑胜过一切,病人的认可能让他将一切忙碌转化为为医学事业奋斗的动力!”神经内一科主任孙丽萍说。
默默付出,不求回报,荣誉名利在他眼中都视若无物,然而,有一项工作,王志强却特别看在眼里:每天早上八点,准时推送学习指南和专业知识已成为王志强这几年来的习惯。学科新知识、临床新理论八点呈现已成为神经内一科的常态。而在很多人看来,这项工作很枯燥,干起来很累,但王志强却投入了很大热情。“学习专业知识,了解学科动向是每个医生必备的能力,这没什么。”王志强依然用他平淡的话语解答着属于他的医者理想。
用高超的医术作为服务病人的支点
据了解,市二院作为平顶山市最早成立神经内科的医院,对于神经内科专业和规范治疗具有丰富的临床和科研经验。“科室成立以来,在孙主任的带领下,我们开展了很多走在平顶山市前沿的科研和急救项目:介入治疗、急救绿色通道、脑血管疾病二级预防机制……”当谈及脑血管疾病的诊治时,王志强一改“沉默寡言”的风格,变得妙语连珠、侃侃而谈。
“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对于急性脑梗塞,静脉溶栓治疗是降低患者致残率和死亡率的最有效手段。静脉溶栓治疗指的是通过静脉用药实现血栓溶解、血管再通,从而挽救缺血的脑组织,恢复脑功能。静脉溶栓治疗目前是首选的脑梗塞治疗手段。”王志强说,“静脉溶栓治疗有时限性,从发病到实施溶栓的时间不能超过4.5小时;如超过,则难以达到治疗效果。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时间就是大脑’。为做到脑梗塞静脉溶栓治疗的当争分夺秒,我们医院专门开设了急诊绿色通道,这对于缩短救治时间,保证医务人员在有限的时间窗内完成必需的评估和检查,进行静脉溶栓治疗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家住市区,现年60岁的徐大爷在静坐休息状态下突然起病,头昏、呕吐、肢体无力,坐立不稳,随后不能言语,呈失语状态,家人迅速内将其送入医院。王志强综合病人的年龄、发病时间、脑功能损害体征判断病人为后循环脑梗塞。但是病人家属透露“患者的呕吐物中有咖啡色物质”的细节让王志强留了心,他初步诊断患者有消化道出血情况。像这种情况是不能溶栓的,一旦加重出血会非常危险。由于后循环梗塞死亡率高,预后极差,为了能在有效的时间内为病人进行溶栓治疗,王志强没有一分耽搁,他为病人插入胃管,通过不断抽送凉盐水,来快速判断病人消化道出血的确切性和出血量。消化道出血被确诊后,王志强立刻下医嘱争分夺秒为病人用药止血,使出血很快得到了控制,紧接着,他征得家属的同意并凭借多年的经验为患者实施了静脉溶栓治疗。次日清晨,患者的肢体运动及语言症状得到了明显改善,目前,徐大爷康复良好,基本生活可以自理。
王志强介绍说,虽然脑梗塞起病急骤,但绝大多数发病前均有先兆。如病人感觉一侧面部无力或麻木,一边手脚没有力气或无法抬起,说话困难或言语含糊不清,极有可能是脑梗塞先兆,应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及时将患者送至有条件进行规范化诊疗的医院救治。但是,脑梗塞的预防是最关键的,目前,医院已经建立起了一级和二级的预防机制,最大程度帮助患者预防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再次发生。
以病人为中心 把爱溶于点滴付出
急诊救治,王志强几乎每天都会经历。面对患者极易出现的言语不清、半身不遂、偏瘫等后遗症和患者家属期盼的眼神,王志强总是会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去救治患者。而对一些来自农村、家庭经济困难的患者,王志强总会秉承自己“花最少的钱,让患者的治疗效果达到最佳”的原则,尽力给予他们帮助。在患者眼里,王志强不是亲人胜似亲人。而对于自己的爸爸,王志强的内心总是充满着愧疚,他年迈的老父亲因为脑出血住进了医院,而忙碌的王志强因为工作总是很难挤出的时间去照顾他。
“科里的病人多,走廊里经常加床,医生没有八小时工作制的概念,什么时候看完病人什么时候下班。王主任每天都是早上七点半准时到医院,但是晚上十点能离开就算早的了。没有周末和节假日,连现在倒班时还要负责病区的查房和门诊值班工作。”听说采访,科里的医护人员都争先恐后地向记者介绍王志强的敬业精神。
爱心和善心这些抽象的情感在这位医生身上化成了年年月月的付出,每一次的救治,每一次的奉献,都融入了医者的大爱。假如青春是有价值的,那么21年无悔的青春在这位优秀的医生身上将是无价的医者之魂。
孙志宏专访:
“刀尖上”的妙手仁医
--记市二院“十佳医生”、耳鼻喉科副主任孙志宏
耳朵是人体接触外界的大门,鼻子是人体呼吸的通道,咽喉更是声带发声的所在,耳、鼻、咽喉与我们的健康生活息息相关。而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手术治疗,往往要在非常狭小和隐蔽的空间里完成,解剖关系复杂,有重要神经和血管,难度可想而知。作为市二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重要的科研带头人之一,科室副主任孙志宏在32年的专业学科工作中用精道医术、厚德仁心不断推动科室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为广大耳鼻喉患者解除病痛,成为大家口中的能在“刀尖上跳舞”的妙手仁医。
自孙志宏成为科室副主任以来,该科医务人员更加团结向上、积极进取。在科室主任王钧镖的带领下,孙志宏在坚持做好基础临床工作的同时也在专业上不断进取:曾先后主持并参与到“鼻内窥镜微创手术”、“等离子射频消融手术”等多项科研项目;曾以《睡眠暂停与高血压的关系》等科研成果多次获得平顶山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并在国家级专业期刊发表多篇论文。
争分夺秒 以过硬的专业技术抢救危重病患
2014年5月的一天,50岁的杨大爷感到喉咙肿疼得厉害,呼吸受到严重影响出现胸闷、呼吸困难、头昏现象,家人连忙把他送到了市二院急诊,经孙志宏会诊老人由于喉部肿胀,已经出现窒息。病情危急,需要马上手术。临进电梯前,老人由于喉部肿胀,出现窒息。情况十分危急,晚一分钟手术,杨大爷就有可能出现因为窒息引起脑缺氧,就算进行手术成功,成为植物人的可能性也非常大。孙志宏临危不惧,沉着地吩咐陪同人员一边进行心肺复苏,一边快速准备手术工作,立刻进入紧急手术。多年的手术经验以及对于头颈部解剖学的熟稔于心,孙志宏快速地采取了切开气管、缓解呼吸等一系列手术措施,使杨大爷的病情很快稳定下来。20天后,身体恢复的杨大爷就出院了,喉咙肿痛、胸闷的现象再也没有出现过。
“像这样危急的病人,科室接触的很多。喉部肿胀、肿瘤、异物以及外伤引起的喉部和颈部气管呼吸不畅或出血过多等情况,都需要争分夺秒地为患者争取救治时间。短短的一分钟,就有可能使患者错失救治时机,造成患者和家属的终身遗憾。所以,我们作为医生,对于业务和专业知识的熟练运用是救治时节省时间的利器。”孙志宏坚定的眼神里,透露着32年来坚持仁心医术的淡泊安然。
去年夏天,30岁的葛女士经历了人生中的惨痛事件。由于感情的纠纷,暴怒的男友竟然用利器切向了她的喉管。颈部的血流不断涌出,葛女士惊恐之下精神懵迷。被送往医院后,接诊的孙志宏发现她的喉部的气管已经被割断。“维持呼吸!”孙志宏脑海里的念头让他在马不停蹄地进行止血和手术时,依然保持着清醒的头脑。他内心不敢有一刻松懈,实施气管吻合手术并放入喉部支撑后,看到葛女士苍白的脸色稍有改善,他才暗自松了口气。
“在手术台上,一分一秒都是宝贵的。技术过硬是医生的业务标准,孙志宏永远都是那个最踏实肯干、用心去钻研技术的人。耳鼻喉科的手术操作范围小、精细化程度高,大部分手术都需要在显微镜下进行。高难度的手术过程对于医生的体力和毅力都是一种考验,往往一台手术下来,膝盖不会打弯、握窥镜的手指扭曲都是常见的事。至于吃饭和休息更是无从谈起。”科室主任王钧镖说,“孙志宏不仅医术精湛,还是一位站在患者角度考虑,心地善良、恪守医德的好医生。”
规范化诊治造福鼾症患者
睡觉打鼾是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见的睡眠现象,以前人们都不认为它是一种病,现在随着健康知识的普及,很多人知道它会危害我们的身体健康,想到医院检查,却不知道挂哪个科。
陈先生就是这样的一位患者,打鼾多年,妻子最近发现他晚上睡觉时打呼噜突然不出声,把气也憋住了,隔了好一会儿才又开始打呼噜,很是不对劲。陈先生也觉得白天老犯困,血压也经常不稳定。几经打听,陈先生来到该院耳鼻喉科找到了孙志宏。经过详细的专科检查,孙志宏告诉他,打鼾是由于身体肥胖,口咽部狭窄所致。妻子发现的打鼾时憋气的现象是典型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也就是严重的鼾症,它会引起人体内激素分泌功能紊乱,引起大脑、血液严重缺氧,重者可致夜间猝死。最终,陈先生接受了手术治疗,并开始戒烟戒酒、积极减肥,采取侧卧位睡眠姿势等辅助治疗,打鼾的症状得到了明显的改善,白天也精神许多。
孙志宏表示,打鼾在医学上与鼻腔、鼻咽腔、口咽部、下咽部有无狭窄和阻塞等有关。由于在全市最早开展鼾症手术治疗,经过多年来的发展,科室的鼾症治疗更加规范化。为帮助患者确诊、排查是否患有鼾症,了解自身有无呼吸暂停,暂停的次数及对身体健康影响的程度,科室通过专科检查以及个体化治疗为上千位鼾症患者进行手术,让他们睡觉时“鼾”畅淋漓的感觉一去不复返。
仁爱之心为患者点燃希望
年过不惑的老人梁婆婆和刘婆婆是该院耳鼻喉科的住院患者,两人都因慢性中耳炎引起的胆脂瘤住进了医院。由于胆脂瘤膨胀性生长,两位老人的听力都受到限制。在治疗过程中,孙志宏和患者交流时说得最多的是“没关系”“不要紧的”,即使被患者反复问同样的问题,他也一直耐心回答。面对着会引起骨质破坏、进入颅底、造成更大手术风险的胆脂瘤病情,孙志宏再一次发挥他的专业特长,通过引流手术,为两位老人进行治疗。靠近颅脑,底膜极薄,稍不留神,颅脑就会受到手术刀的伤害。孙志宏利用一双妙手,为患者重新点燃了生命的希望。
良好的医德医风,营造了和谐的医患关系。孙志宏默默地用自己的诚心、爱心、智慧和汗水,为患者带来了健康和幸福。一把手术刀,不仅需要一个好医生妙手回春的医术,更需要令人信服的好人品,懂得敬畏生命,珍惜每一个患者,才能书写成就,展现刀尖上的医者价值。以孙志宏为代表的耳鼻喉专家团队,在专业的行医之路上,践行着一个医者的情怀和使命。
朱莉专访:
用爱心托举生命的白衣天使
—记市二院“十佳医生”、儿科副主任朱莉
白净的脸庞、闪亮的双眸,记者第一眼见到朱莉就被她身上透着的和蔼、睿智和坚韧所吸引。当时,朱莉正和儿科主任郭秀红进行当天的大查房,她们逐个详细地问着患儿病情。
细心为患者交待完注意事项,朱莉依然微笑着向记者解释道,“昨晚值夜班时接收了5位小病号,所以比较忙。”望着她发白的嘴唇,在场的人不禁感慨道,“刚值完夜班,又进行大查房,这身体能受得了吗?”
“惊心动魄”的夜班
儿科常常被人戏称为“哑科”,服务对象大都是尚在懵懂之中、牙牙学语的婴幼儿,沟通上的不顺畅加大了医疗诊治的难度。这时,医生的准确判断和当机立断会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当然,这也是一个儿科医生必须具备的能力。朱莉不仅具有这个能力,而且还技高一筹。
6月1日晚上10点多,正在值班的朱莉接到妇产科的紧急会诊电话,说一新生早产儿出现窒息症状,于是她迅速赶到了现场。由于怀孕期间胎儿活动使脐带打了死结,出生后婴儿呼吸严重受阻,更让人揪心的是婴儿受到羊水污染,呼吸变得极为不规律,很快出现呼吸衰竭的情况。患儿家属一见到朱莉,像是抓住了最后一根救命稻草,哭着喊道:“医生,请一定要救救我们的孩子呀!”面对病人家属的深切期盼,朱莉表示只要有一线希望,一定会全力救治。很快,朱莉和妇产科的护士一起将孩子抱到了儿科重症监护室。
根据多年的经验,朱莉马上为患儿进行紧急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儿身体极为娇弱,外加是早产,朱莉每做一个动作,都要格外轻柔、细心。两个小时过去了,朱莉的头上浸满了汗水。令人激动的是,小生命经过抢救终于有了起色:可以进行自主呼吸,手和脚也可以自由活动了。得知这个消息,守候在监护室外的一家人感激得握着朱莉的手不停地道谢。
安慰了家属,还没顾上休息,值班护士就跑来告诉朱莉,“急诊刚接诊了一位来自鲁山的4岁男孩,高热惊厥!”没有片刻犹豫,朱莉赶忙奔下病房和值班医护人员做好接诊准备。值得庆幸的是,由于家长发现得早,孩子在县医院输液后高烧已稍有缓解。朱莉仍不敢大意,经过体格检查、前囟门检查、心脏听诊等全面检查,确定孩子并无出现脑炎等其他并发症后,朱莉给孩子开了药让护士立即执行,并叮嘱了家长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番忙碌后,到了凌晨5点多,朱莉想起天亮后还要进行大查房,就连忙来到二楼的重症监护室,先进行例行的重症患儿查房。仔细查看了每个重症患儿后,朱莉上楼去普通病房查房。刚走到三楼,就听到楼下一阵忙乱。朱莉意识到又来了急症患儿,赶忙下了楼。这次来的是一位刚出生不到10个小时的新生儿,看到孩子呼吸急促,皮肤发紫,朱莉马上判断孩子可能是感染性肺炎。紧急实施的胸部CT检查很快证实了她的猜测。顾不上抹去额头上的汗珠,朱莉又为孩子实施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忙碌到早上7点,孩子的呼吸频率终于下降,病情逐渐平稳下来。
紧接着,科室的大查房开始了,朱莉又走上了三楼病房……
寒暑易节,20年匆匆而过,20年来,每4天倒1次夜班,像这样的不眠之夜早已成为习惯,朱莉自己也记不清抢救了多少病人,做了多少次气管插管操作。
但是让人记忆清晰的却是朱莉忙碌的身影、精湛的医术,在无数的患儿和家长们心中,朱莉就是那个让人信任的守护健康的使者。由于这种信任,每天都会有很多家长慕名带着孩子辗转几十甚至上百公里来到这里,这份信任早已经跨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阻隔。
科室主任郭秀红说:“有的患者已出院十年了,但家属仍然对朱莉感恩在心,专程从外地赶来送上锦旗。这样的情谊让每天忙碌的儿科医护人员深受感动和启迪,而对于朱莉而言,这份情谊更坚定了她履行医生职责的决心。”
爱心天使,真情铸就
据了解,1995年大学毕业后,朱莉带着对“白衣天使”的向往,来到了市二院。20年如一日,她默默奉献在儿科临床工作的第一线。凭借着精湛的技术、高尚的医德,她用行动诠释着白衣天使的职业操守,成为无数小患者口中的“爱心妈妈”,家属心中守护孩子健康的“白衣天使”。
一年365天,朱莉每天的工作时间几乎都在12个小时左右。在临床工作中,她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全心全意为患儿服务”的理念,踏实工作,恪尽职守。2007年,医院儿科重症监护室刚刚建立,朱莉带着科主任郭秀红的殷切期望,在郑大三附院潜心学习重症监护技术。随后,科室引进了无创气道正压通气呼吸机、有创常频呼吸机、兰光治疗箱等先进设备,使业务的发展突飞猛进。
正是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的态度,科室主任郭秀红对朱莉赞不绝口。现如今,在她们带领下的市二院儿科正以团结奋进、积极向上的面貌,不断在鹰城及周边市县人民心中铸造着医术精湛、医德高尚的服务品牌。心心相印、口碑相传,凭借着真情与爱心,市二院儿科的发展也势如破竹,声誉渐响。
崇高源于微小,伟大来自平凡
面对着病人的无限信任以及科室取得的优异成绩,在朱莉心中,勤勤恳恳,专注每一个细节,在儿科的工作中依然是最重要的。儿科是特殊的科室,需要加倍的付出:孩子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孩子生了病,最着急的莫过于带孩子来看病的家长们。而勤于沟通、换位思考、技术精湛无疑是做好服务的利器。朱莉就是这样一位在平凡的岗位上用高超的医术和圣洁善良的心诠释着白衣天使内涵的人,她犹如一朵娇艳的牡丹花,在广阔的原野中吐露着芬芳。
在20年的从医历程中,有辛酸有汗水,可当看到一批批患儿康复出院、一抹抹笑容天真流露、一句句感谢萦绕耳畔时,朱莉觉得对病人每一句热心的叮嘱,对患儿周到的呵护,甚至每一滴汗水、眼泪都是值得的。崇高源于微小,伟大来自平凡,而在朱莉身上一切的微小与平凡都在诉说着一个个不平凡的故事。
解洪泉专访:
“核战场”上的从容医生
——记市二院十佳医生、核医学科主任解洪泉
核医学科和一些临床科室比起来似乎显得安静,不那么忙乱,但恰恰在这不见硝烟的战场上,却有很强的杀伤力——放射性核素辐射,它让人闻风丧胆,人人避而远之。但是,有一支可亲可敬的医疗团队——市二院核医学科全体工作人员,他们以此为家,用精湛的专业技术和贴心暖人的医疗服务为患者排忧解难,在解除病痛的同时,将股股暖流传递其间。解洪泉作为该战场上的“将领”,在核辐射的环绕下,用军人的坚毅、精益求精的态度,获得了患者、同事的尊重和信赖。
“从医而忠”走在核医学的最前沿
从对越自卫反击战充满硝烟的战场上走来,到缺医少药、心脏疾病高发的西藏高原从事心血管内科专业,多年来,救死扶伤、治病救人已成为解洪泉的工作习惯和人生轨迹,他内心始终对临床医学充满了热情和动力。然而11年前,从陆军75医院转业到市二院的解洪泉被安置在了党务工作岗位上,这一下子让他很不适应。一段党务工作之后,市二院开始组建核医学科,面对这一高辐射、高风险的前沿医学专业,解洪泉主动请缨,走进了零起点的崭新领域。
建科初始,核医学科只能进行单一的ECT显像检查,连解洪泉自己对业务几乎都是一片空白,更何况临床医生更无从谈及核医学的重要。科室如何发展?怎样用这个专业为医院的技术进步加油助力?解洪泉不断地凝神思考,他以科学严谨的作风,顽强拼搏的实干精神,经历了不懈的努力,带出了一只前沿的新型医疗团队。
自从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进修回来后,解洪泉几乎把科室当成了自己的家,住在办公室成了常事。工作之余,他刻苦钻研核医学理论知识,并经常远程拜师求教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北京医院、解放军总医院、四川华西医科大学医院、河南省郑大一附院等国家知名的核医学专家,得到了他们的精心指点,加上30年扎实的临床工作基础,他的核医学专业技术得到了迅速提升。“核医学精准的检查指标,对各种疾病的诊断有重要的临床指导价值。”解洪泉说,为了让临床医生了解核医学,他经常深入临床科室和医生开展理论知识讲座,渐渐地,核医学走进了心血管科、内分泌科、呼吸科、泌尿科、肿瘤科等科室疾病的诊疗过程,由此带来的诊断率和治愈率的提高,也开始让核医学成为更多专业医生青睐的检查及治疗手段,同时也得到了广大患者的好评。
80多岁的患者徐先生是市二院核医学科较早的受益者。他因突发胸痛住进了市二院心内科,经过CT和核磁共振成像等检查后,接诊医生发现老先生的心脏并没有太大问题,排除了心脏原因。然而是什么原因让徐老先生胸痛这么厉害,这让医生感到了困惑,于是他想到了找解洪泉一起研究。讨论中,解洪泉对徐老先生前列腺及骨骼方面的提醒引起了接诊医生的重视。而随后的骨扫描结果不仅证实了解洪泉的诊断,更令人毛骨悚然的是,徐老先生的全身骨显像就像撒满了“煤灰”,前列腺癌已发生全身广泛骨转移。
诊断明确后,徐老先生的家属请求尽快手术。经过周密的术前准备,市二院泌尿外科成功地为徐老先生实施了前列腺切除手术。术后,解洪泉为患者进行了持续的89锶放射核素内照射治疗(靶向治疗),经过4年不懈的治疗和观察,老先生身体情况恢复很好,骨扫描成像显示,骨骼上的黑色斑点全部消除,徐老先生及其家属感激不已。
像这样的病例很多,十一年的发展历程,解洪泉为核医学科投入的是心血,是汗水,更是健康。他们开展的实体瘤植入碘125离子治疗恶性肿瘤、分子靶向治疗等各项先进技术均处于省市领先水平。 十一年来,解洪泉始终如一地严格要求自己,不断致力于科研。同时,他还创造机会,让科室人员多到外地学习调研,增长见识,了解国内外行业发展最新动态,提升核医学科的整体技术实力。
在他的带动下,市二院的核医学专业发展迅速,从单纯开展SPECT显像,到如今的显像、免疫分析、甲状腺机能亢进症、恶性肿瘤诊疗等,科室的业务项目日趋完善,有力地推动了医院各临床专业诊疗水平技术的共同提高与学术进步。
用军人的坚毅,书写特殊的医者风采
核医学是一种利用标记有放射性核素的药物进行诊断和治疗疾病的学科,与其他影像诊断技术相比,核医学影像技术的特异性和在分子功能学方面更是独具优势,因此,核医学对于患者的诊断及治疗都有十分重要的价值。然而对于从事核医学的医生而言,核辐射——这个人人畏惧的词语将伴随在他们工作的全过程。而解洪泉却恰恰是一个“核过敏”体质:在药物分装、标记过程中,裸露在药物厢内的双臂就会在辐射下迅速出现红斑。但是为了病人,他别无选择,每天要坚持重复实施多次这样的工作,也只有在工作结束后才能迅速换衣冲洗。
然而更大的不幸是四年前的一天,劳累到很晚才睡下的解洪泉一觉醒来,发现自己的肢体无力,难以活动,身为医学专家的他知道自己可能患了脑梗塞,家人又不在身边,于是他勉强爬起来将床边的一杯水喝下,然后拨打了急救电话。
在医院工作,虽然每天会不乏见到脑梗塞病人,然而当这个灾难降临到自己身上的时候,这个不足50岁的中年医学专家依然难以接受。为了能尽快康复,他欣然接受治疗,并顽强地坚持康复锻炼。渐渐地,他的肢体从无力、无知觉到慢慢可以活动,他在坚持中体现着刚毅,康复中彰显着斗志,因为他知道,只有这样才能重返工作岗位,才能让自己的技术继续得到发挥。住院治疗期间,他始终没有停止科室的工作管理,很快,没等疾病完全康复他便回到了工作岗位。
“解主任责任心很强,他一心扑在工作上,在他心中病人永远都是第一位的。”科室的医护人员这样评价他。“每天有大量的病人需要检查和治疗,我不能因为自己的原因而停下工作,假如咱是病人或家属,也一定希望能尽快得到检查及救治。”解洪泉说。
从战地抢救到服务百姓健康,30多年来,解洪泉始终把救死扶伤作为自己的神圣职责,做一名让病人满意的好医生是他不懈的追求,他用坚韧、坚强和坚持默默无闻地描绘着无愧人生、无愧人民的医者风采。
郭满红专访:
她是我市综合医院首位心理治疗师,她从一名普通的医务人员走入“白手起家”的心理专业门诊,二十多年来,她潜心钻研,不懈努力,使无数的心理疾病患者步入阳光生活,成为鹰城患者信赖的心理专科医生。她说,这辈子她最愿意做的事就是:
用爱心引领患者走出心理阴霾
——记市第二人民医院十佳医生、心理门诊主任郭满红
几次预约采访市第二人民医院心理门诊郭满红,都因工作忙而未果。4月15日下午,在给当天的最后一个心理病患者做完治疗后我们才等到了她。从她熟练的专业言谈和对心理医生的深层次见解,足以让我们看到了她多年来对心理医学专业的倾心付出和执着追求。
用心钻研,不断提高心理疾病诊疗水平
90年代初,人们对心理医学和心理医生几乎没有什么概念,“心理医学现在是西方人的奢侈品,但将来一定会成为人们生活的必需品。”1994年,刚刚接触到心理医学的市二院普外科医务人员郭满红,听到了心理学教授王宇中的这句话。正是这句话深深地触动了她,使她对对心理学专业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和学习动力。工作之余,她就到书店翻看相关的专业书籍,当时每月只有一百多元的工资,而她有一半都用来购买了心理学书籍和杂志,还自费先后到北京、长沙等地进行专业学习。卫生日她还时常随我市的心理卫生组织到街头、学校宣传心理卫生知识。1997年,她的一篇心理保健文章被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采用交流并被邀参加了培训班,获得了“心理测评、心理咨询与治疗”证书,成为我市较早拥有该证书的专业医生。这更增添了她致力于心理专业研究的信心:一定要沿着这条路走下去。
2001年,市二院在我市首家开设了心理门诊,郭满红成了该门诊的第一位心理医生。但当时就诊的病人很少,平均每周只有2到3人,而且大多是心理疾病已发展得相当严重的患者。然而这并没有减少她对这个专业的热爱和执着,“从事心理医学这个边缘学科,既要耐得住清贫,守得住寂寞,又需要有一颗乐于奉献的心”,一位心理学前辈的教诲时常在她耳边回响。于是,她把工作时间进行了调整,除了接诊病人外,她继续深入学校、社区、广场,并多次通过各种媒体进行心理卫生知识宣传。
2001年高考前,市二院率先在我市免费开通了高考心理辅导热线,郭满红连续10多年为我市广大考生和家长缓解情绪,使许多心灰意冷、绝望之中的考生渡过了心理难关,重新扬起希望之帆。同时她还作为客座专家在市广播电台的“空中心理诊所”栏目免费为广大听众讲解心理知识,解惑答疑。据统计,她先后在各类媒体发表科普文章、接受访谈200余篇次,发表医学论文、专著近10篇。她设计研究的《零点自信堆积疗法治疗青少年学习注意力不集中的临床研究》、《整合心理疗法治疗惊恐障碍》均获市科技成果二等奖,开辟了我市心理学科研的先河。
付出和努力也为她换来了收获,现在,每天慕名来找郭满红看病的心理病患者络绎不绝,她不仅成为河南省心理卫生协会理事、河南省医学会精神病学委员会委员、河南省心理保健专业委员会委员,而且先后被评为“河南省心理卫生协会优秀心理卫生工作者”、“平顶山市职工一线技术英杰”、平顶山市第二人民医院“十佳医生”。
助人自助,勇做患者心理艰难期的陪伴者
在郭满红眼中,“助人自助”是心理治疗师的职责,如何“助人自助”?这就需要心理治疗师在患者的心理艰难期去陪伴、引导,让患者找到自己的路从而慢慢走出去。沙盘治疗、认知行为治疗及催眠治疗的目的,都是引导病人自助。
沙滩上分两排摆放着坦克、越野车,还有几名军人,中间以河流隔开,两排人和车成对峙局面。这是36岁的王先生通过沙盘治疗的内容之一。沙盘治疗是心理治疗的项目,心理治疗师可以通过患者摆放的沙盘分析判断患者的心理问题。
“这是一位抑郁症患者,初来时情绪极其低落,在家里与父母敌对。”郭满红说,沙盘治疗就是让患者用沙具在沙盘上呈现他的内心世界,治疗师对个案的接纳、保护、积极关注是沙盘游戏的重要治疗因素,进而制定治疗方案。王先生在接受治疗一段时间后,心理逐渐趋于正常,从刚来时的极度抵触到现在已能完全融入到治疗中。
在郭满红的门诊,和王先生一样进行沙盘治疗的人越来越多。30岁的张先生也是治疗较成功的一位。在3个月的治疗过程中,张先生摆放的沙盘从最初的单调、简单,已经变成了丰富、和谐,看上去,他对自己的生活已有动力。“从沙盘上看,他虽然对生活有了动力,但仍需继续治疗,因为他摆放的图案前面是一片干涸的沙滩,整个沙画的生机还不够,说明患者的情绪和对生活的激情还没有充分调动。”郭满红介绍说,科学的沙盘治疗足以能让患者产生建设性的人格改变,沙盘治疗也是目前心理治疗一项不可或缺的治疗方法。
与沙盘治疗不同,认知行为治疗是一种有结构、短程、认知取向的心理治疗方法,主要针对抑郁症、焦虑症等心理疾病和不合理认知导致的心理问题。它的主要着眼点,放在患者不合理的认知问题上,通过改变患者对已,对人或对事的看法与态度来改变心理问题。4月13日上午,郭满红的病人排得满满的,其中数位便是接受认知行为治疗和催眠治疗的,治疗效果也不错。
“双心同治”打造专业品牌
自从2001年开设心理门诊后,市二院成了我市综合医院中率先注册拥有精神卫生资质的医院。随后开设的“双心门诊”也成了不少假心脏病人的“开心锁”。
明明是心脏部位疼痛不适,可各种检查却找不到一丝与心脏病有关的线索,这让市民苏女士不知如何是好。在医生的建议下,她走进了二院的“双心门诊”,原来她患的是焦虑症,经过一段时间治疗,目前已经康复。像苏女士这样的病人并不少见,到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消化内科会诊也是郭满红经常要做的一项工作内容。
郭满红说,心理疾病严重影响一个人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给自己和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和精神痛苦。面对心理疾病患者,更多需要的是耐心和爱心,能让他们走出心理阴霾,步入正常人的阳光生活,即使再累都值。随着物质生活的不断提高,郭满红也希望人们更应该关注精神心理健康,追求心灵的和谐与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