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患者两支心脏血管严重病变
我院心内科在血管内超声引导下圆满解决
近期,我院心内三科在血管内超声引导下为一名冠状动脉慢性闭塞性病变患者成功实施了支架植入术。术后,该患者两支完全闭塞的冠状动脉恢复了完全的血液流通,患者胸痛、胸闷症状完全消失。
马先生今年46岁,来自新华区,身高只有1米7的他体重却达到了228斤。患者间断性的胸闷、胸痛症状两年多,期间并未就医治疗。今年3月,他因胸闷、胸痛症状突然加重在外院就诊,进行冠脉造影检查显示:前降支近段和右冠状动脉远段血管均已完全闭塞,回旋支可见轻度节段性狭窄,且患者入院时已出现心力衰竭,病情十分严重。因介入手术难度太大、风险较高,在医生的建议下,他先后到省级和国家级医院就诊,外院专家均建议其进行外科搭桥手术。然而,马先生并不想做外科搭桥手术,在熟人的介绍下,他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来到了我院心内三科。
“冠状动脉慢性闭塞性病变是指冠状动脉完全闭塞,且闭塞时间超过3个月的病变。因其介入治疗的成功率低、手术并发症高,成为冠脉介入治疗领域最后的也是最难攻克的堡垒。”我院心内三科主任张领说,临床上常使用Syntax评分作为冠心病患者适合介入还是外科搭桥的判断标准,马先生的Syntax评分已经超过32分,外科搭桥应该是第一选择。
然而,马先生反复掂量,坚决拒绝外科搭桥手术,执意进行介入治疗。“考虑到患者自身强烈的意愿,且年龄尚轻,只有完全开通两条慢性闭塞的血管,实现完全的血运重建,才能为患者提供最好的远期疗效。”张领说,虽然冠脉慢性闭塞性病变的介入治疗成功率仅有70%—80%,且患者入院时已经出现心力衰竭,介入手术难度较大,但自去年2月份该科在我市率先独立完成了慢性闭塞性病变的逆向开通术后,该科已经能够独立完成所有的复杂冠脉的介入术式,因而有信心尝试通过冠脉介入技术开通患者慢性闭塞血管。
张领所带领的科室团队进行充分的讨论后,为马先生此制定了个性化的手术治疗策略:“无论采用何种治疗方法,对此患者进行完全血运重建是我们一定要达到的目标。应用介入技术必须完成完全血运重建,若不能完成完全血运重建,就放弃介入治疗,转入外科搭桥。”其后,张领亲自就此方案和患者及其家属进行了充分的沟通,患者对此方案十分满意,欣然接受。
3月19日,张领主任、李新峰副主任医师、胡延崇主治医师等团队成员克服了介入手术中的重重困难,首先为马先生开通了闭塞的右冠状动脉。闭塞的右冠血管开通后,张领团队紧接着进行了前降支的介入治疗。患者前降支闭塞处钙化且迂曲,大大增加了手术难度,但团队成员不畏困难、反复尝试,更换了多种手术器械,终于成功开通了闭塞的前降支,并顺利植入了三枚支架。“由于手术时间较长,造影剂使用较多,为避免发生造影剂肾病,在前降支支架植入后,我们结束了手术”。张领说,术后患者症状明显改善。
一个多月后,患者入院要求进行右冠状动脉的介入治疗。5月14日,张领主任、李满生副主任医师、陈松茂医师等为马先生进行第二次冠脉介入手术。“在进行右冠状动脉手术前,我们首先使用血管内超声对上次手术植入支架的前降支进行检查,发现前降支支架选择适合,贴壁良好,无明显残余狭窄及夹层形成,检查结果良好。其后,我们又在血管内超声指导下,对上次手术已经开通的右冠远段病变进行了介入治疗,植入了两枚支架。其后再次使用血管内超声对右冠手术结果进行验收,检查显示支架选择适合,贴壁良好,无明显残余狭窄及夹层形成,手术圆满成功。”张领说,术后患者胸痛、胸闷症状完全消失,已于5月20日顺利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