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时急救电话:0375-4975120

专题专栏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字体: [ ]
【百年党史天天学】“恨不抗日死”的民族英雄
来源: 平顶山市第二人民医院 发布时间:2021-04-26 浏览次数:8313次

【百年党史天天学】“恨不抗日死”的民族英雄

 

        编者按:一百年风雨兼程,一世纪沧桑巨变。为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平顶山市第二人民医院特推出《百年党史天天学》专栏。该栏目将通过丰富的历史文献,详实记录党带领人民不懈奋斗的光辉历程,集中展现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的重要论述和理论观点,系统反映党的思想理论创立、发展和完善的历史进程。希望通过党史学习宣传,助力全院党员和广大医务工作者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为实现党和人民赋予的新时代使命任务而不懈奋斗。

 

        1933年,国民党白色恐怖日趋严重,中共临时中央政治局被迫由上海迁到瑞金。同时,蒋介石也加紧对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围剿”,中央红军面临生死存亡严重考验。

        这一年,在中国人民强烈要求抗日救国的影响下,在中国共产党的大力推动下,共产党员吉鸿昌联合冯玉祥等爱国将领,成立了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与日伪军进行了多次作战,其中收复多伦一战成为“九一八”事变以来中国军队第一次从日军手中收复失地的作战。

        第一次听到吉鸿昌的名字,还是在30年前的小学课堂上。那是一篇《我是中国人》的课文,讲述了吉鸿昌将军在美国考察期间,因受到外国人的嘲笑和侮辱,专门做了一块写着“我是中国人”的牌子挂在胸前的故事。幼小的心灵,被吉鸿昌将军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所深深打动。如今,虽然教科书几经调整,但这篇课文仍然被保留了下来。

        吉鸿昌1895年出生在河南省扶沟县吕潭镇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他青年时期就有强烈的爱国思想,对清政府和北洋军阀政府的腐败极为不满,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更是义愤填膺。他曾多次表示:“大丈夫要不惜五尺血肉之躯,报效国家!”

        1913年8月,不满18岁的吉鸿昌远离家乡,参加了冯玉祥将军率领的西北军,开启了戎马生涯。因骁勇善战,屡立战功,从一名普通士兵,一步步升到军长。

吉鸿昌使用过的瓷碗,上面烧制着吉鸿昌父亲的遗训:“作官即不许发财”

 

        1930年4月,中原大战爆发,吉鸿昌奉命率部队从宁夏出潼关,参加讨蒋大战。9月,西北军战败后,吉鸿昌为了保存实力,接受了蒋介石的改编,就任第22路军总指挥兼第30师师长。

        当时,军阀混战刚刚结束,蒋介石立即调转枪口,对革命根据地实施疯狂进攻。吉鸿昌当时率部驻扎在河南光山、商城一带,濒临中共鄂豫皖苏区。鄂豫皖苏区的农民分上了土地,还建起了造纸、染色、五金、印刷等工业,教育和医疗卫生事业也有很大发展。

        通过耳濡目染,吉鸿昌认清了革命根据地是中国未来的希望,对蒋介石的倒行逆施深恶痛绝。每逢蒋介石下令“围剿”红军,他总是指着苏区告诫部下: “真正的出路在那边,你们只许朝天上放枪,不许打人。”

        吉鸿昌一次次违抗命令,终于惹恼了蒋介石。1931年9月21日,蒋介石逼他到国外“考察实业”,实际上是解除他的兵权,以免后患。

        此时,“九·一八”事变刚刚爆发,东北三省沦入日寇之手,吉鸿昌不禁失声痛哭,向蒋介石请缨抗战,决心与日寇拼个你死我活。然而,他的满腔抗日热情却被蒋介石无情地拒绝了,依然逼令他出国。

        在国外,吉鸿昌每到一处都积极宣传抗日。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有人问他:“日本有飞机大炮,中国凭什么抗日?”他拍着胸脯义正言辞地回答:“我们有热血,有四万万人的热血。中国人的愤怒已经达到了极点,愿抱有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决心,誓死一战!”

        1932年,上海“一·二八”事变爆发后,吉鸿昌不顾个人安危,不待蒋介石批准,迅疾回到了祖国。在天津,他秘密与党组织进行联系,并积极说服旧部官兵起义,投入工农红军。同年4月,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一名爱国的旧军人转变为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从此踏上了新的革命征程。

“一·二八”事变中张贴于上海街头的抗日海报

 

        1933年5月26日,吉鸿昌同冯玉祥、方振武等抗日将领宣布成立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他担任前敌总指挥兼第2军军长。在抵御日寇的战场上,他英勇顽强,身先士卒,率部连续收复康保、宝昌、沽源等地,并于7月12日收复多伦,极大地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

        8月26日,吉鸿昌率领3000余名官兵向商都进发,准备与高树勋率领的抗日同盟军会合,建立苏区。不料,得知消息的国民党军队当即展开围追堵截,打乱了吉鸿昌的计划。

        苏区无法建立,吉鸿昌无奈之下,又联合方振武准备进攻国民党军队驻守的北平城。9月21日,当部队行进到日军和国民党军队交界的所谓非武装区时候,日军通过飞机投放传单,要求吉鸿昌部队3日内必须离开,不然就要派兵剿灭,部队快速向北平开进,暂时未与日军交火。

        10月10日,部队进攻到昌平时,被国民党中央军伙同晋军、西北军包围,受到重创,最终因弹尽粮绝而失败。

        为了保存抗日实力,吉鸿昌与方振武到国民党第32军驻地,同军长商震谈判共同抗日事宜。不料,他的抗日计划再一次被蒋介石打破,蒋介石电令商震把吉鸿昌和方振武押送北平审问。

        途中,吉鸿昌用计先使方振武脱身。当车行至北平城外,押送人员也在他的感化下,冒险放走了他。

吉鸿昌油画像(资料图)

 

        此后,虽然麾下已无军队,但吉鸿昌抗日的决心始终未泯。他在天津组织成立了“中国人民反法西斯大同盟”,被推为主任委员,积极展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之后,又秘密与杨虎城将军取得联系,积极筹资购买武器,进行武装抗日反蒋的准备工作。他还亲自组织西北军中的反蒋人士前往天津,由地下党集中组织开展秘密武装斗争的训练。

        随后,经过训练的这批同志,分别被我党派往西北、豫南、豫西、安徽等地,组织人民抗日武装自卫军。

        吉鸿昌的抗日行动,扰乱了蒋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内”政策,被列上了军统特务的暗杀名单。

        1934年11月9日晚,吉鸿昌在法租界召集爱国志士商议大事时,被军统特务暗杀受伤,被法国工部局逮捕,被引渡到国民党“北京军分会”,一代爱国名将就这样成了反动派的阶下囚。尽管党组织多方营救,但蒋介石决心杀害吉鸿昌,营救没有成功。

        11月23日,“北平军分会”举行了一场所谓的“军法会审”,吉鸿昌因多次煽动兵变被判处“叛国罪”,脱离国民党加入共产党被判处“叛党罪”。

        11月24日,是吉鸿昌就义的日子。临赴刑场前,他镇定地向敌人要来纸和笔,奋笔疾书,写了自己坎坷曲折而终于走向革命道路的一生,历数蒋介石祸国殃民的丑恶嘴脸。写好了遗嘱,他披上斗篷,从容不迫地走向刑场。

        忽然,他又停住脚步,从地上捡起一根树枝,在地上写下了气壮山河的就义诗:“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他声色俱厉地对敌人喝道:“我为抗日而死,为革命而死,死后也不能倒下,给我拿把椅子来!”

        椅子搬来了,他又命令道:“到前面开枪!我为抗日救国献身,死得光明正大,决不能在背后挨枪,我要亲眼看着蒋介石的子弹是怎样打死我的!”

        当特务在他的面前颤抖着举起枪时,他用尽气力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枪声响起,吉鸿昌倒在了椅子上。

坐落于河南省扶沟县的吉鸿昌纪念馆内的浮雕像

 

        吉鸿昌牺牲了,但他的英雄事迹广为传颂,彪炳史册。1945年,在党的“七大”上,吉鸿昌被定为全党褒扬的革命烈士。2009年,当选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他用英勇无畏的胆识、革命到底的勇气,为我们留下了一曲可歌可泣的历史壮歌,留下了照耀后人勇敢前行的精神火种。

        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在风雨沧桑中挺直脊梁,正是因为有这样一批批为捍卫民族尊严而坚贞不屈的仁人志士,靠的就是他们身上这种永不屈服、血战到底的民族气节。

        如今,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环境,我们要继续弘扬抗战精神,永葆大无畏的民族气节,肩负起保家卫国的神圣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