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专栏
【百年党史天天学】中共八大——开启建设社会主义历史时期
编者按:一百年风雨兼程,一世纪沧桑巨变。为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平顶山市第二人民医院特推出《百年党史天天学》专栏。该栏目将通过丰富的历史文献,详实记录党带领人民不懈奋斗的光辉历程,集中展现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的重要论述和理论观点,系统反映党的思想理论创立、发展和完善的历史进程。希望通过党史学习宣传,助力全院党员和广大医务工作者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为实现党和人民赋予的新时代使命任务而不懈奋斗。
1956年9月15日至27日,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这里举行。这是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执政后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那短短13天会期传达出的信息,至今令人心潮澎湃,从那时起,中国共产党人找到了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方向。
中共八大召开,距离1945年的七大召开,已经过去了11年。
大会正式代表1026人,候补代表107人,代表全国1073万名党员。此外,还有50多个国家的共产党、工人党、劳动党和人民革命党的代表团应邀参加了八大,这样大规模的外国代表团阵容,是历史上的第一次,也是迄今唯一的一次。
迎来新中国崭新发展时期
1945年到1949年,正是党领导人民争取民主革命胜利的决胜阶段。在革命胜利的前夜,1949年3月5日至13日,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在河北平山的西柏坡村举行。毛泽东在会上作的报告中,提出了促进革命迅速取得全国胜利和组织这个胜利的方针;指出在全国胜利的局面下,党的工作重心将由乡村转移到城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成为在全国范围执政的党,担负起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建设新国家的重任。这段时期,新中国刚刚成立,需要全力进行民主改革,恢复国民经济。
党的七大以后,中国社会发生了一系列深刻变化。为了加强执政党的建设,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制定党在新形势下的路线、方针、政策,中共中央决定召开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提出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任务
从1956年2月起,毛泽东陆续听取了工业、农业、运输业、商业、财政等30多个部门的工作汇报。1956年4月25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了《论十大关系》的讲话,从思想上、理论上为八大的召开作了重要的准备。
1956年9月15日至27日,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全国政协礼堂隆重举行。出席大会的正式代表1026人,候补代表107人(到会86人,另有21人未到会),代表全国1073万名党员。国内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代表应邀列席大会。
在开幕式上,毛泽东致开幕词。大会期间,刘少奇作《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向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政治报告》,邓小平作《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周恩来作《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建议的报告》。朱德、陈云等68位代表作大会发言,45位代表作书面发言。
大会肯定党中央从七大以来的路线是正确的,同时正确地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中国阶级关系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确定把党的工作重点转向社会主义建设。
大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体现了执政党的特点,强调贯彻执行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和群众路线,规定全国、省、县级代表大会实行常任制。这是八大的一个重要决策和重要贡献。大会着重提出了加强执政党建设的问题,重申了反对突出个人、反对对个人歌功颂德的方针。强调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反对个人崇拜,发展党内民主,加强党和群众的联系。
另外,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集中力量来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
大会提出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目标是:“尽可能迅速地实现国家工业化,有系统、有步骤地进行国民经济的技术改造,使中国具有强大的现代化的工业、现代化的农业、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业和现代化的国防。”
中共八大坚持党中央提出的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大会肯定了“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想,即以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计划生产、国家市场三者为主体,而以个体经营、自由生产、自由市场三者作为补充。这是在理论上突破苏联计划经济模式,探索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尝试。大会提出在三个五年计划或者再多一点的时间内,在我国建成一个基本完整的工业体系的战略设想,为全国人民描绘了社会主义发展的宏伟蓝图。
中共八大宣告了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已经基本建立起来,这次会议对中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站在比较高的历史起点上,取得了初步成果,对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具有长远的重要意义。
以“探索自己的建设道路”这一认识与愿景为出发点,八大以前所未有的政治勇气和改革精神,概述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路径——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探索适合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也必须走这条道路。
来源:共产党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