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专栏
【百年党史天天学】“百年巨匠”梁思成
编者按:一百年风雨兼程,一世纪沧桑巨变。为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平顶山市第二人民医院特推出《百年党史天天学》专栏。该栏目将通过丰富的历史文献,详实记录党带领人民不懈奋斗的光辉历程,集中展现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的重要论述和理论观点,系统反映党的思想理论创立、发展和完善的历史进程。希望通过党史学习宣传,助力全院党员和广大医务工作者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为实现党和人民赋予的新时代使命任务而不懈奋斗。
1972年,我国外交工作取得重大突破,美国总统尼克松、日本首相田中角荣相继来华访问,中美、中日邦交开始走向正常化。
这一年的1月9日,寒冷的北京城里,一个生命静静地逝去,一代建筑大师离开了人世。
他,有着诸多令人赞叹的身份:才女林徽因的丈夫、国学大师梁启超的儿子、人民英雄纪念碑主持设计者、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参与设计者、享誉世界的建筑学家、建筑教育家、中国近代建筑之父。
他,就是梁思成。
梁思成,广东新会人,1901年4月出生于日本东京,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父亲梁启超的影响下,梁思成对祖国有着浓厚的爱国情怀。国难当头,不平等条约、割地赔款,深深触动着梁思成民族意识的心弦。
1924年,梁思成远赴美国攻读建筑学。一天,正在宾夕法尼亚大学读书的梁思成收到父亲从国内寄来的包裹,里面是一本古籍善本《营造法式》。这是中国第一本详细论述建筑工程做法的官方著作,是迄今为止现存的最早最完整的中国古代建筑著作。
青年时期的梁思成
但是此书文字晦涩难懂,又缺乏实物佐证,无疑是一部天书。这时,梁思成意识到中国虽然有着辉煌的建筑历史,却没有像西方那样完整的建筑学体系。
当时,日本建筑史学家已经开始研究中国古建筑,梁思成觉得中国建筑史由日本人来写是一种耻辱,他下定决心要写一部中国建筑史!
从1932年到1940年,梁思成和林徽因夫妇二人共同走过中国的15个省、190多个县、考察测绘了2738处古建筑物,很多古建筑物都是通过他们的考察得到了全国、全世界的认识,从此加以保护,比如山西的应县木塔、五台山佛光寺等。
梁思成对佛光寺建筑的手绘图
经过对古建筑的系统调查研究,梁思成得到了丰硕的成果。1934年,他编著了《清式营造则例》一书,这部著作成为初学中国古建筑的入门必读教材,研究中国古建筑不可缺少的资料,也是如今古建筑修整工作人员常用的工具书。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梁思成收到日方主办的“东亚共荣协会”的请柬,邀他出席会议。他坚决不与侵略者同流合污,立即带领全家长途跋涉,于1938年1月到达昆明,1939年又搬到四川省南溪县的李庄乡下。
梁思成和林徽因合影
这时,妻子林徽因患了严重肺病,长年卧床不起。他自己也得了脊椎软组织硬化症,行动极为不便。一家人开始了贫病交加的日子,最后山穷水尽,只得典当衣物,衣物当完了,就当手表、金笔。
美国当时曾邀请梁思成前去讲学、夫人林徽因同去治病。梁思成回信说:“我的祖国正在灾难中,我不能离开她;假使我必须死在刺刀和炸弹下,我要死在祖国的土地上。”
1944年,梁思成开始撰写《中国建筑史》。这时,多病的身体折磨着他,脊椎软骨硬化症使他不得不经常戴着铁马甲工作,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一部由中国人自己编写的中国古建筑史,终于在抗日战争时期的一个小山庄诞生了。
1947年梁思成参与讨论联合国大厦建设方案
他在美国耶鲁大学的讲学中,带着《中国建筑史》和同时完成的《中国雕塑史》,以一个中国人的爱国之心和自豪之情,将中华民族的文化珍宝展示在国际学术界面前。
辽沈战役取得胜利后,毛主席随即拟定了平津战役的作战方案,并指挥中国人民解放军迅速完成了对北平的包围。
就在战争一触即发之时,有两个人来到梁思成家中,并取出一幅北平的军事地图,说道:“我们的部队正在做进驻北京的准备,出于完好保护北平城中珍贵的文物古迹、书籍档案考虑,党中央和毛主席主张和平解放北平,但是如果傅作义拒绝接受和平改编,我们只能强行攻城。我们早知道先生是著名建筑学家,现请先生把有重要古迹和古建筑的地方在地图上标出来,以使之避开炮火。”
梁思成和林徽因用皮尺测绘古建筑的尺寸数据
当时,梁思成正为北平古建筑的命运担忧,他害怕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瑰宝毁于一旦。听到来人的这番话后,他被深深地感动了,随即和林徽因用红笔在那幅军事地图上,把他们认为必须保护的地点一一圈了出来。
北平最终和平解放,国人欢呼雀跃。而梁思成夫妇昼夜圈点禁止炮轰地图一事,则成为了民族文化遗产保护的永久佳话。
新中国成立前夕,人民英雄纪念碑于1949年9月30日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奠基仪式,并向全国征集设计方案。令人没有想到的是,决定修建纪念碑仅用了一天时间,但是为了能够挑选出好的设计方案,竟然足足花了近两年。
当时北京市都市计划委员会一共收到了240多件设计方案。经过层层评选,委员会最终从所有设计中甄选出三个方案,但始终没有从中选出一个最佳方案。
思考中的梁思成
就在委员会犯难之时,梁思成的一封信打破了僵局。怀着对国家和民族建设事业的崇高使命感和强烈责任心,他明确提出了对三个设计的反对意见。
1952年夏天,委员会决定采用梁思成的设计方案。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他倾尽心血,保证了纪念碑顺利建成。
在梁思成的一生中,除了研究中国古建筑以外,他为祖国的教育事业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培养了大批建设人才。
1928年,他刚一回国就到东北大学担任建筑系主任,一心要为中国培养新型的建设者。
清华园内的新林院8号为梁思成、林徽因故居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他又想着战后和平建设需要人才,于是回清华大学筹办了建筑系。从此,他把自己的后半生投入到了中国的教育上。
纵观梁思成的一生,他是研究中国建筑历史的宗师,也是为捍卫中国建筑空间文化资源而冲锋陷阵的勇士,是一片赤诚、废寝忘食地为新中国建设贡献智慧的爱国者。
他身上体现出的科学求实的研究精神、献身使命的无畏斗志、严格严谨的治学态度,值得我们后来人学习、传承和发扬。
来源:中国火箭军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