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时急救电话:0375-4975120

专题专栏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字体: [ ]
【百年党史天天学】永不磨灭的唐山记忆
来源: 平顶山市第二人民医院 发布时间:2021-06-10 浏览次数:8177次

【百年党史天天学】永不磨灭的唐山记忆

 

编者按:一百年风雨兼程,一世纪沧桑巨变。为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平顶山市第二人民医院特推出《百年党史天天学》专栏。该栏目将通过丰富的历史文献,详实记录党带领人民不懈奋斗的光辉历程,集中展现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的重要论述和理论观点,系统反映党的思想理论创立、发展和完善的历史进程。希望通过党史学习宣传,助力全院党员和广大医务工作者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为实现党和人民赋予的新时代使命任务而不懈奋斗。

 

       多事之秋的1976年,中国人民是在大悲大喜的交织中度过的。这一年,周恩来、朱德、毛泽东等党、国家和军队领导人相继逝世,全国人民沉痛哀悼。

       这一年,河北唐山、丰南地区发生强烈地震,并波及天津、北京等地,24.2万多人罹难,16.4万多人重伤。

       这一年,一举粉碎“四人帮”,延续10年之久的“文化大革命”结束。

       7月28日凌晨,那场震惊世界的大地震,成为许多人记忆深处挥之不去的梦魇……

       1976年7月28日,北京时间3时42分53.8秒之后的23秒,对于那个年代的中国人来说,绝对是难以释怀的23秒。

       而对于亲身经历那23秒并幸存下来的唐山人,这23秒更是深深烙在他们记忆中无法消褪的痛苦与难以言表的恐怖……

       发生在河北唐山的这场里氏7.8级的大地震,造成242769人死亡,164851人重伤,7200多个家庭全部震亡,上万个家庭解体,97%的地面建筑、55%的生产设备毁坏,交通、供水、供电、通讯全部中断,直接经济损失超过30亿元人民币,一座拥有百万人口的工业城市被夷为平地。

被震毁的胜利桥

 

        地震就是命令,灾区就是战场,时间就是生命!党中央一声令下,14万解放军将士日夜兼程,奔赴地震过后满目疮痍的唐山,成为唐山人民灾难中的“靠山”。

        在抢险救灾中,无数共产党员始终站在最前列。他们顾不上安顿死去和受伤的亲人,立即奔赴工作岗位,无私无畏,勇往直前,不惧艰险,甘心奉献,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悲歌壮曲。

解放军将士赶去灾区现场

 

        多年前央视的一个访谈节目上,唐山市开滦矿务局赵各庄煤矿的一名女同志讲述:“唐山大地震时,我作为科室人员正在井下劳动。所幸的是,矿井跟着大地晃,除了所有出口被震塌,井下2000多名工人安然无恙。”

        这个矿从解放初期就形成了科室人员下井劳动和矿长带班制度(每个班至少有一名副矿长或副书记带班)。大地震使大家惊恐万状。这时,带班的副矿长振臂高呼:“大家不要乱,听我指挥。共产党员站出来,共青团员站出来。”这时,副矿长和党团员就是大家的主心骨。

        副矿长把年轻的党团员分成几个小组,让他们去找“生命通道”,其他的党团员安抚群众,维持秩序。

地震中被震毁的建筑物

 

        之前井下搞战备,在矿井里用粉笔画了许多标记。一个小组顺着标记找到一个直径0.7米、高70多米的通风口,上面有钢筋棍的简易梯子。

        “生命通道”发现后,副矿长宣布,大家听我的命令:女同志先走,然后是五十岁以上的老工人,再往后是四十岁的,三十岁的,二十岁的,再往后是共青团员,共产党员,科室人员,最后是领导干部。讲述的这位女同志虽然不是党团员,因为是科室人员,也在最后撤离之列。

震后的唐山一片废墟

 

        撤离工作从凌晨五点一直持续到下午四点多。这位女同志爬出通风口,惊讶地发现:外面是瓢泼大雨,先出来的人谁也没走。大家望着通风口,每出来一个人,大家都报以热烈的掌声。

        最后出来的是副矿长,他看着大家只说了一句:“出了这么大的事,大家都回家看看吧。”几天后,这位女同志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地震中,像这样的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还有很多很多,他们把党的旗帜高高举起,为灾难中的人们照亮希望之光。

        唐山记忆中,最撼动人心的是危急时刻人们展现的高贵良知。

        有位母亲回忆,大地震袭来时正要生产,医生都去救人了,是乡亲帮助接生,用铁片割断脐带;孩子的父亲救出产妇,回过头就去救别人,徒手扒出3位邻居,但自己的母亲、弟弟、岳母都遇难了;出生后,产妇吃的是代销点最后一点红糖,孩子吃的是村里“百家奶”……

被震弯的铁路

 

        大灾骤至,活着的人没有等待、没有抱怨,表现出空前强烈的集体意识和互助意识,这成为后来被誉为“唐山精神”的核心。守望相助、舍己为人,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是唐山记忆中不变的朴素底色。

        唐山记忆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举国动员的社会互助机制。在中央抗震救灾指挥部成立之后,全国的力量都被迅速动员起来,10万多名伤员被陆续运送到11个省市,14万解放军、5万名干部和工程技术医务人员、数十万吨物资驰援唐山,10多万建筑工人参与重建。

人民空军向灾区空投物资

 

        经过半年多时间的恢复,唐山城市基本生活就趋于稳定,随即开始新唐山建设,几乎被彻底毁坏的唐山最终以现代化新兴城市的雄姿重新崛起。

        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在大灾大难面前,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得到充分发挥。“党的各级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始终同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吃苦在前,冲锋在前,成为人民群众的主心骨”。

如今唐山现代化的城市景观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唐山大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之后全国最大的一次灾难,从可歌可泣的唐山记忆出发,无论是九八抗洪的众志成城,还是汶川救灾的全民动员,亦或是疫情防控的同心同德,我们铭记一次次战胜灾难的历史记忆,凝聚起走向复兴的无尽力量。

        正如习主席强调指出:“中华民族历史上经历过很多磨难,但从来没有被压垮过,而是愈挫愈勇,不断在磨难中成长、从磨难中奋起。”这是历史的启示,是现实的回答,也是未来的召唤。

 

来源:新华社、中国火箭军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