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工园地
细心呵护患儿 坚守只为花开
——记市卫计委“优秀青年好医生”、市二院儿科主治医师刘冬
白班夜班连轴转,急诊、病房、监护室“一肩挑”,一年5天假期,三千多名患儿健康的守护神......这就是市第二人民医院(以下简称市二院)儿科的常态。持续刷新工作量纪录的“辉煌成就”,是儿科医生舍弃休息、疏于家庭的巨大付出。今天,让我们走进市二院,走近当选为我市卫生系统“优秀青年好医生”的儿科主治医师刘冬,探索她背后高强度的工作和守护患儿健康的奉献精神。
忙:分身无术却仍细心呵护
2010年,刘冬硕士研究生毕业后进入市二院儿科工作,“忙碌”成为生活的主旋律。35岁的她虽身材弱小却干练豁达,是儿科工作“一肩挑”的能手。病房管床、重症监护室抢救、夜间急诊值班、科室业务讲座、白班和夜班连轴转是常态。
“儿科工作量大,患儿周转快,再加上同时兼顾儿科多专业,忙起来确实是分身无术。”刘冬说,儿科患者病情的突出特点是病情进展快,孩子不会表达,需要医生在繁重工作基础上,付出高倍的细心去守护。
重症监护病房中,早产患儿占据“半壁江山”,他们的体重大部分在2500克以下,器官脏器功能差,需要特殊的治疗和护理。曾有一个33周的早产儿,体重仅有1000克,出现急性肠穿孔,细菌侵入极易引发败血症,在死神向脆弱的生命伸出魔掌之际,刘冬及时观察到了异常,她迅速诊断病情并及时采取措施,挽救了患儿的生命。
“做儿科医生,要时刻把心系在患儿身上。”这就是儿科工作的基本要求,在瞬息万变的病情面前,给医生判断和救治的时间往往只在分秒之间。高风险的工作属性下,医生的细心呵护成就了“非凡的生命意义”。在忙碌与沉静的角色转换间,刘冬克服了许多、放弃了许多。高风险、高压力的工作环境将她打磨得干练通达,患儿多、医生短缺的矛盾让她顾不上思考其他,用柔弱的肩膀挑起沉重的担子,迎难而上,负重向前。
“当看到孩子需要你时,一切的委屈和辛苦都搁下了。”说起工作的辛酸,刘冬坦言,其实不是工作累,而是心累,希望得到的不是感激,而是理解。
情:拼命女郎饱含侠骨柔情
采访当天是周四,上午10点多,刘冬刚刚结束查房。问起来才得知,早上7点她就到科里了,光是查房,就用去了3个小时。“没办法,孩子多。”虽然年纪尚轻,但能力过硬的刘冬承担的工作量超出想象。每天,她都会提前1小时上班,即便如此,手头仍是处理不完的工作。仅采访的一个小时里,走廊里就聚满了等她看病的患儿家长。
工作任务重,加上医学日新月异的更新速度,儿科医生的工作压力远超常人想象。2015年,为了到省人民医院进修,刘冬“狠心”割舍下年仅2岁的孩子,她把对孩子的亏欠化成动力,争分夺秒地“玩命”学习,在她的勤奋努力下,NICU、PICU的最新技术被一一引进医院,她的理论分享也成为最受同事及孩子家长欢迎的课程。
除了学习“拼命”,刘冬工作起来更是“拼劲十足”。去年冬天,晴冷不定的异常天气下,儿科“人满为患”。连轴工作数日的刘冬发现自己生病了,她没有“声张”,扛着不断进展的病痛坚持工作,待到“井喷”的患者数量终于回落时,她才请了假,被推进了手术室......
外表果敢刚毅,看起来似乎拥有铁打意志的刘冬,内心其实装满了对患儿的一片柔情。“曾经还因为患儿的病飙过泪呢!”说起刘冬的事迹,科室主任郭秀红也被她的真情打动不已。一次,刘冬接诊了一对早产双胞胎患儿,其中一个被诊断为“脑出血”,因家庭经济不够宽裕,孩子家长考虑放弃治疗。得知消息的刘冬心情非常沉重,她很不忍一个小生命刚来到人间就这样失去,她两眼含泪向郭秀红汇报了病情。在她的执着与坚持下,患儿家长终于同意继续治疗并最终挽救了孩子。
忙碌,不忘初心;情真,只为花开。性格坚毅、情真意切,刘冬用自己的付出守护着一方花蕾,她的一片仁心在8年多的从医生涯中被打磨得通达了然,经历过行业的热烈与冰冷,她依然选择坚守,这样的医者初心,值得被敬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