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 | 市二院放疗科、血液内科举办联合义诊活动
今年4月15日—21日是第28届“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 4月21日,是世界急性髓系白血病认知日。4月21日当天上午,市二院放疗科、血液内科在门诊楼一楼大厅举行联合义诊,向患者和广大市民朋友们进行防癌抗癌科普宣传,普及急性白血病及其它常见血液疾病主要症状及治疗方法,并为部分患者测量血压、血糖,倡导市民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做到相关疾病早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癌症防治 早早行动
今年“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的主题是“癌症防治 早早行动”。义诊现场,市二院放疗科主任张公正及科室医务人员为前来问诊的市民们提供专业的治疗指导,进行癌症防治宣传教育,普及科学防癌理念,提升公众对癌症核心知识的知晓率,并告知大家通过早期筛查、规范诊疗、科学康复,可提高癌症患者的生存率。
针对部分患者对肿瘤放射治疗的疑问,张主任对放疗的特点、安全性、治疗技术的发展、治疗流程、注意事项、临床效果进行了详细解答。放疗科护士长胡宝花为患者分发放疗宣传手册和乳腺癌、头颈部肿瘤、食管癌等肿瘤放疗注意事项宣传单页,普及肿瘤放射治疗知识和注意事项,引导他们远离不良生活习惯,调整膳食结构、适当运动、保持体重,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张主任表示,根据国家癌症中心提供的数据,目前我国恶性肿瘤的5年相对生存率约为40.5%,与10年前相比,我国恶性肿瘤生存率总体提高约10个百分点,但是与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出现这种差距的主要原因是早诊率低,因此扩大相关肿瘤的筛查依旧是未来重要的课题。
结合今年“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主题,放疗科医护人员通过此次义诊活动,聚焦“防筛诊治康”全程管理,大力倡导“早防、早筛、早诊、早治、早康”的“五早”理念,引导市民们正确认识癌症,改变不良生活方式,远离致癌物质,保持乐观心态,同时,每个人也要做自身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对于癌症要早诊早治,防患于未然。
血癌≠没救 出现这些症状要及时就医
4月21日,是世界急性髓系白血病认知日。急性髓系白血病,俗称“血癌”,英文简称"AML",是一类造血干细胞恶性克隆性疾病,也是一种影响血液和骨髓的恶性肿瘤。
“急性白血病宣传日”义诊现场,血液内科主任陈建玲及科室医务人员与市民积极互动,进行急性白血病健康知识问答,通过一问一答的方式帮助患者了解急性白血病发病原因、临床表现、治疗方式及白血病预防措施。对血液内科常见疾病如红细胞疾病、白细胞疾病、出血凝血疾病、淋巴瘤等疾病进行知识普及,告知市民血液科疾病常见的临床表现、远离血液疾病的正确生活方式。
陈建玲主任表示,根据临床调查结果,部分人群患有白血病的几率要远远超过其他人群,这类人被称为“易感人群”,包括具有化学药物、毒物接触史,长期接触汽油,近亲结婚所生子女,频繁染发,装修污染,长期滥用减肥药物,用违禁药物治疗牛皮癣、类风湿,长期或大量接触放射线的人群等。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是急性白血病中的一种,发病人群多为青少年或年龄较小的儿童,该病发病急、病情凶险。但是由于临床症状和一些常见病非常相似,所以儿童白血病很容易被误诊。如果发生频繁感染发热、皮肤淤癍、牙龈渗血、鼻出血、贫血、淋巴结肿大、不明原因的肌肉关节痛等症状,一定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尽快就诊。
“血常规中血细胞数目及白细胞形态分类对急性白血病的初步诊断有一定价值,可作为急性白血病筛查的重要依据之一。”陈建玲主任强调道,“大部分血液病可以通过血常规检查发现异常,然后进一步完善骨髓细胞学、免疫学、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检查来确诊。”而罹患急性白血病,并不等于患上了绝症,目前通过靶向药物、化疗、干细胞移植等治疗方式,能够使患者达到完全缓解甚至治愈。
义诊现场,一位多地辗转就医、陪伴父亲检查肿瘤疾病的患者家属说道:“此次义诊医生细致地解答了疑问,并让我对接下来的病情监控、检查及治疗手段有了很清楚的了解,让我和家人受益匪浅。”
市二院放疗科、血液内科专家提醒,癌症和部分血液疾病的发生是人全生命周期相关危险因素累积的过程。癌症和血液疾病防控不只是中老年人的事情,所有人都应尽早关注疾病预防,从小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降低癌症及血液疾病的发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