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时急救电话:0375-4975120

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
字体: [ ]
给心脏“换零件”! 市二院胸心外科双瓣膜置换术为复杂瓣膜病患者重启“心门”
来源: 平顶山市第二人民医院 发布时间:2025-04-22 浏览次数:222次

近日,我院胸心外科团队在“院士工作站”常驻专家高峰教授带领下,精细研判、精准施术,为一位复杂瓣膜病患者成功实施了低温体外循环下一站式“主动脉瓣环加宽并主动脉瓣置换+二尖瓣置换+左房折叠+左心耳结扎术”。此例高难度手术的成功开展,彰显了我院心脏外科在疑难复杂心脏疾病患者救治方面的硬核实力。

患者活动后胸闷、气短,原来是“心门”出了故障

患者冯女士(化名)今年55岁,8年前开始出现活动后胸闷、气短症状,休息后可缓解。近一月来,冯女士自觉胸闷、气短症状加重,伴有腹胀、恶心等症状,步行十几分钟就会气喘吁吁、心跳加速,外出都成了难事。

冯女士来到我院胸心外科门诊就诊,心脏彩超检查显示,患者风湿性二尖瓣重度狭窄并中度关闭不全、主动脉瓣轻度狭窄并中度关闭不全、三尖瓣轻度关闭不全,快速心房纤颤,心功能Ⅲ级。

“瓣膜就是心脏的‘阀门’,对心脏的正常工作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胸心外科主任邵松海解释称,心脏就像一间小房子,有水有电有门有墙,瓣膜就如同这间小房子的门。人的心脏有四扇门,分别是二尖瓣——连接左心房和左心室;三尖瓣——连接右心房和右心室;主动脉瓣——连接主动脉和左心室;肺动脉瓣——连接右心室和肺动脉。

瓣膜会随着每一次心脏的跳动,完成一次开启和关闭。当患者出现瓣膜关闭不全,就像房间的门关不紧,会造成血液回流,心脏为了将这些血液再次打入全身血管,需要增加更多工作量,常年累月会导致心脏逐渐增大,收缩力下降,引发心功能不全、心力衰竭,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

冯女士已经出现了心衰症状,为确保日后生活质量,需及时进行手术干预修复“心门”。冯女士随后被收治入院,完善各项检查后,经与患者及其家属充分沟通,最终计划为冯女士实施体外循环下主动脉瓣置换术+二尖瓣置换术,并在依据术中探查情况决定是否行三尖瓣成形术。

胸心外科团队精准操作,为重症心脏瓣膜患者“换心门”

冯女士体重达180斤,体表面积大,心脏体积、瓣膜尺寸都会有所增大。另外,患者主动脉瓣环19mm,为小瓣环患者(瓣环≤23mm),这些无疑增加了瓣膜置换的棘手程度,对整支团队的术中应变能力、主刀医生操作技术、麻醉方案变化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胸心外科特聘专家高峰教授带领手术团队积极进行术前准备,充分评估手术风险,制定详细的手术方案和多种应急预案。给予患者充分的术前治疗,改善其心脏功能后,由高峰教授主刀、胸心外科副主任医师陈海全密切配合,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为患者实施手术。

心胸外科.png


术中探查发现患者双房、左室及右室均增大,二尖瓣瓣叶增厚、交接粘连增厚,三尖瓣瓣膜良好。手术团队精细操作,缝缩左心房,内面缝合左心耳,加宽主动脉瓣环,切除病变瓣膜、置入机械瓣膜……探查瓣叶启闭良好,开放升主动脉后心脏复跳,逐停循环撤机,逐层缝合切口。麻醉复苏后将患者转入ICU,医护团队按照术前制定的规范、系统的治疗及特护计划,对冯女士实施24小时监护并及时应对异常情况。

经过常规强心、利尿、支持心功能、预防感染等治疗,冯女士恢复顺利,未出现胸闷、胸痛等不适,术后第四天转入普通病房。复查胸部CT显示患者无瓣周漏,瓣叶启闭良好,各项评估参数理想,患者及其家属对手术效果非常满意,顺利出院。

本次体外循环下主动脉瓣环加宽并主动脉瓣置换+二尖瓣置换+左房折叠+左心耳结扎术的成功开展,意味着我院胸心外科团队瓣膜置换治疗技术的不断精进与成熟。

“法国国家外科学万峰院士专家工作站”成立以来,我院与工作站常驻专家深度合作,成功开展了许多高难度胸心外科手术,其中包括冠状动脉搭桥+瓣膜置换术、微创冠状动脉搭桥术、全动脉化冠状动脉搭桥术、Bentall手术等,部分手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让更多复杂危重心脏疾病患者“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高标准、高质量、高水平的医疗服务。